奈良國立博物館 位於奈良市登大路町 , 該博物館開館於1895年 ,
迄今已有百多年歷史了。
1894年建成的本館 , 是以西方建築風格為藍本的建築模式 ,
而1972年建成的西新館則是昭和時代建築模式 , 該博物館的主要展品是以佛教美術品為中心 ,
本館則是是奈良佛教雕塑館和青銅祭祀品畫廊 , 展區收藏精美的佛像和菩薩塑像 , 所有展出的佛像都分門別類 ,
而且每一塑像都有詳細的英文說明 , 有興趣者可藉此暸解大乘佛教的來龍去脈。
而新建的東西兩側展館則是展出永久藏品 ,
展品中有珍藏的雕刻 ; 繪畫 ; 書法作品以及正倉院收藏的珍品 。
本館是根據宮廷建築師片山東熊於明治27年(1894) 設計的赤坂離宮為藍本建造。
館內除了展出一般的藝術品之外,還常為奈良縣各個寺院託管珍貴物品。
每年秋天,還會定期舉辦「正倉院展」。
1980年,博物館內新建了佛教美術資料研究中心,
負責分管佛教藝術相關資料的創作、収集、整理以及保存。
本館於明治28年 (1895) 竣工,當時的命名為「帝國奈良博物館」,
其建立與奈良博覽會息息相關。
明治7年(1874) ,當時的奈良縣縣令藤井千尋力主當地官民共同創辦奈良博覽公司,翌年就舉辦了第一屆奈良博覽會。
該次展會在東大寺的大佛寶殿和四周的迴廊進行,展品以正倉院提供的寶物為主,
加上其他寺院和個人展出的書畫、古器物。
此後每一年(除了1877),直至1890年,當地均有舉辦奈良博覽會,
前後一共舉辦了15屆。
明治22年(1889) 宮內大臣命令將該座位於東京的博物館改名為「帝國博物館」,
並決定在東京和奈良都建造一座帝國博物館。
於是從明治25年(1892) ,選址在當時的興福寺開始興建這座博物館。
1894年本館建造完畢、並於翌年開館迎客。
明治33年(1900) 改名為「奈良帝室博物館」,該名稱一直使用到昭和22年(1947) 。
1947年,日本公布新的憲法,博物館由文部省接管,並改名為「國立博物館奈良分館」,
昭和27年(1952) 開始使用「奈良國立博物館」這個名稱。
1973年,由吉村順三設計的新館落成。新館和本館之間有一條地下通道相連,
1997年同樣是吉村順三負責設計的東館也正式落成,之前的新館改名為「西新館」。
東館和西新館的設計風格頗為統一,
呈現和諧的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