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鎮是苗栗縣最西南端之境域,東隔火炎山與三義為鄰,南接大甲鎮,西臨台灣海峽,北連通霄鎮,
鎮內地勢自境之東北部丘陵起向西南漸次傾斜,全境呈長方形。
火炎山為鎮內唯一高山,海拔602公尺,削石為峰,參差聳立,作火燄狀,故有其名。
山之南端受大安溪流浸蝕,斷層直立深厚,為地質天然教室,列為自然保留區,
登山遠眺,境內平原阡陌縱橫、星羅棋布,大安溪流環繞如帶,錦繡山河,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滌盡煩慮,名列蓬山八景之一。
境內有兩條較大溪流,北境有源出蕉埔、日北山谷間之苑裡溪,貫流山腳、福田、苑坑、苑東、苑港等地入海;
南境有房裡溪,原為本地區之主流,大安溪整治後,現為大安溪支流之一,由苑裡圳入口,匯合沿線集水區之支流,
貫流上館、南勢、泰田、舊社、社苓、福田、中正、田心、新復、房裡入海,
房裡溪由福田里以東又名番仔田溪,係屬日北社社境而得名。
上館社區這邊本來是平埔族道卡斯日北社的場域,本來是河床之地。
上館里是苑裡圳的最源頭,緊鄰著火炎山,
百年前日本人在此設灌溉圳,闢大安溪堤防,原本的大安溪河床隨之變成良田……..
日治初期,原防生番之隘丁起義抗日,日政府廢民隘,以熟番屯丁代替隘丁,
本地先民解大賓於清末任「竹塹十一社」董事,為竹苗地區平埔族之權勢人物,日治初期奉派接管火炎山隘,
屯田四十五甲,並設隘寮及辦公事務所,掌理屯務。
古稱隘寮為公館仔。
日治時期此地屬社苓庄之上公館,光復後自成一里,遂名之為上館。
來到上館社區,這邊可以看到附近都是農田,可以說非常的鄉下。
村里仍保有純樸的農村氣息。來到社區,會有當地熱心的稻農,教學如何收稻、曬穀,
接著親手爆米香、喝杯特調花茶,感受台灣早期農業社會的純真。
此間有一陳家古厝「穎川衍派」,遠看極為平實,
近看才發現有著精美的雀替、弔籃以及斗拱式樣;
門廊前的廊柱上有一對聯「東平王格言為善最樂,司馬公家訓積善當先」。
上聯東平為善出處《後漢書》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傳‧東平憲王蒼傳》:
東平憲王蒼,建武十五年封東平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十一年,蒼與諸王朝京師。
月餘,還國。帝臨送歸宮,悽然懷思,乃遣使手詔國中傅曰:「辭別之後,獨坐不樂,
因就車歸,伏軾而吟,瞻望永懷,實勞我心,誦及采菽,以增歎息。
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其言甚大,副是要腹矣。
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諸王子年五歲已上能趨拜者,皆令帶之。」
下聯司馬公即司馬光;《司馬溫公家訓》:
「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
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
以東漢劉蒼和北宋司馬光為榜樣,勸人效法前賢,行善積德。
在其左側另有一古厝,稍遜一些;
但是在斗拱上保留了一些裝飾,一樣叫人驚豔 ……..
綠野千疇,暮色餘暉下,
好一幅田園農家樂的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