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的開發,年代相當早,
遠在清乾隆初年,廣東客籍墾民藍之貴,就已率領族人進入今竹森村一帶拓墾。
乾隆十年(1745),傳說和入墾彰化的閩籍墾民王桂麟結怨,王向官府誣告藍之責為盜匪首領。
清廷沒有詳查,軌派王桂麟率兵征剿,藍之貴寡不敵眾,避走他處,
原墾地被焚掠一空,只剩茅屋三間,該地「三厝屋」地名,即由此而來……
乾隆十二年(1747),廣東鎮平人吳士貴、吳學芳等人,繼藍之貴之後,廣招移民,由竹森向南拓墾,
經田洋(今銅鑼村)、九湖,至樟樹林等地;一面將當時居住在該地區的原住民,逐入雞籠山區,一面開墾田園,奠定銅鑼發展的基礎,
以後,墾民一天比一天多,漸漸形成村落。
後來,清廷解除漢人攜眷渡台的禁令,自廣東來台的墾民,接踵而至,
墾民大多聚居在老街(今福興村)一帶,銅鑼市街也因而初具規模。
銅鑼的設治,開始於乾隆末年,當時稱為「銅鑼灣莊」,隸屬淡水廳後瓏堡。
光緒元年(1875),改隸新竹縣。光緒十五年苗栗設縣,改為福興街。
日人治台後,地方政制重訂,設銅鑼灣區隸三叉河廳。
大正九年(1920),改稱「銅鑼庄」。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設「銅鑼鄉」迄今…….
位處在銅鑼村中心點的舊銅鑼分駐所雖然是縣定古蹟,但早已成了民居。
台灣派出所廳舍之形成,初始於明治30(1897)年「警察廳舍及宿舍建築標準」之發佈。
舊的銅鑼分駐所為一層清水磚造建築,屋頂為水泥瓦,建築配置為十字型,
以中央之派出所為中心,兩側則設置警察宿舍。
建築於入口處設有一鋼筋混凝土製之平頂門廊,門廊平頂作有古典之線腳收邊,
並設有仿古典式樣之簡化幾何型柱頭與柱腳裝飾。
門廊後方為派出所,矩形短邊為入口(正門),並作山牆形制,
山牆中央並設有旗竿一支。
銅鑼警察派出所位於新竹州苗栗郡下銅鑼庄銅鑼,其轄區有:銅鑼庄之內銅鑼、三座厝、樟樹林、九湖及竹圍等地。
戰後,建築仍做為銅鑼分駐所使用,
民國57(1968)年分駐所搬遷至中正路,建築仍供給約3戶之退休員警眷屬居住使用。
福興社區的閒置舊派出所宿舍,近來也化身老街旅遊暨文創商品展售中心,
社區發展協會強調要發展米食等地方特色產業,並導覽銅鑼老街的故事,
為百年老建築增添新生命。
展售中心前身是日治時期日本警察練習劍道場地,
後來改為銅鑼分駐所宿舍,
分駐所搬遷後部分建築閒置,社區申請活化再利用,盡量維持原貌,
屋頂日本瓦及耐震工法等,
都頗具保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