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156.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

關西地區的開發,始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 竹塹社人衛阿貴入新埔東邊的老焿寮、大旱坑、

石岡仔、下南片、茅子埔、坪林等地。乾隆五十八年(1793) ,泉州人陳智仁主持「連際盛」墾號,

開墾上南片庄一帶土地,並因當地風景綺麗,命名為「美里庄」。

DSC04155.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
DSC04157.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

衛壽宗承其墾業,道光二十九年(1849) 與戴南仁、黃露柏、陳福成等另設「新合和」墾號開拓墾業

同時因當地地勢三面重山阻隔,一面開口向西,形狀正似鹹菜甕的外形,故改地名為「鹹菜甕」,

或又稱鹹菜硼、啣彩鳳等音近之名。

DSC04153.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

日治時期,可能因「鹹菜」與日語「關西」諧音,將鹹菜甕與石岡子兩地改稱為「關西庄」。

後經行政區域的多次的變革,關西之名仍舊沿用至今。

DSC04146.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DSC04149.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DSC04150.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DSC04151.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

茅子埔,原寫為茅仔埔,位於關西鎮中部偏西北。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大同里東南部。

 

DSC04147.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DSC04148.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

 

清末至日治初期,茅子埔地區為一街庄,稱為「茅仔埔庄」,隸屬於竹北二堡。

該庄西北及北與水坑庄為鄰,東與店仔崗庄為鄰,東南邊、南邊及西南邊隔鳳山溪與上南片庄、坪林庄為界

 

某日,至茅子埔探訪一處古厝,之後沿著農路往山路上挺進,

至一處溪谷坦地,見一片芒花飄逸,煞是好看………..

 

DSC04152.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

 

其實是分布太清楚芒花及甜根子草的差別,但就造訪的時間已近初冬,

這一片白茫茫的花穗,應該是芒花吧 ?

DSC04144.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

 

台灣地區普遍稱芒草為芒花,而當地常見芒草品種共四種,包括五節芒、白背芒、臺灣芒及高山芒

秋天欣賞的芒花一般指的是白背芒。

 

芒草別稱 : 五節芒、寒芒、菅芒、菅草

分佈 全省各地海拔高度低於2000公尺 低海拔山野、溪流旁、荒廢地。

 

DSC04145.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DSC04154.JPG - 關西  茅子埔  田野芒花之美
 

 

株高可達3公尺,地下莖非常發達,稈節處有粉狀物;葉互生,披針狀線形;莖頂抽出圓錐狀大花穗,

長約3050公分,雌雄同株,小穗成對著生,但是穗柄不等長,在基部長有成束的紫紅色毛;具有兩朵小花,

雄蕊3枚,花柱2枚,花初期為淡黃色,成熟時花穗呈褐色。

 

 

芒草開花時是褐色,然後才漸漸轉為銀白色,

當整片平野佔滿白色的芒花時,

那種景象也是非常壯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