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094.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西地區的開發,始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 。

當時由竹塹社人衛阿貴入新埔東邊的老焿寮、大旱坑、石岡仔、下南片、茅子埔、坪林等地。

乾隆五十八年(1793) ,泉州人陳智仁主持「連際盛」墾號,開墾上南片庄一帶土地,命名為「美里庄」。

DSC04095.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103.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102.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101.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翌年,旋因不敵泰雅族原住民勢力,連際盛墾號棄墾而去,開墾工作由衛阿貴接手,美里庄亦改為「新興庄」。

衛氏歿後由其裔孫衛壽宗承其墾業,

道光二十九年(1849) 與戴南仁、黃露柏、陳福成等另設「新合和」墾號開拓墾業,並在次年開墾告成。

DSC04096.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097.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099.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100.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同時因當地地勢三面重山阻隔,一面開口向西,形狀正似鹹菜甕的外形,故改「新興庄」地名為「鹹菜甕」,

或又稱鹹菜硼、啣彩鳳等音近之名。

日治時期,可能因「鹹菜」與日語「關西」諧音,將鹹菜甕與石岡子兩地改稱為「關西庄」。

後經行政區域的多次的變革,關西之名仍舊沿用至今。

DSC04104.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105.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107.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關西老街,即今中正路以西的大同路段,清代竹塹社衛阿貴所承接興新堡號,於嘉慶17年(1812)開墾所形成的街肆,

公館即設置於此,道光年後山產交易日盛。

DSC04081.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080.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新街則位在關西鎮公所的東南方,即今中正路以東的大同路段,為道光初期所形成的街肆,

道光9年(1829年)後始稱鹽菜甕街,新街形成後發展較老街快速,今日仍是商店密布的主要街道

DSC04092.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091.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085.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089.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093.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西安里的老街,現今本路段路名仍標示老街,其實該處並無太多舊時建築留存

關西分駐所前方中正路兩側的老街目前保有不少日治時期商家風格建築,

惠愛路上的關西第一戲院亦是關西鎮街道發展歷史。

DSC04083.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關西市場南邊通往牛欄河的斜坡兩旁,民國50年代還是一條以打石店、打鐵店為主的熱鬧街道,

人們稱它「石店子」,現在則是全台灣最短的「中正路」。

DSC04087.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086.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隔街對望的兩排紅磚老街屋為數不少,磚砌圓拱圈騎樓連成一道動人的風景,

在之前幾乎是戶戶門戶深鎖,徒留久遠的歲月。

DSC04084.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在台中某顧問公司上班的盧文鈞,來到小鎮執行新竹縣文化局「關西文創街區」規畫案,

有感於多數案子都是「點到為止」,盧文鈞決定留在石店子,20149月租下69號的老街屋,以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

「社區總體營造」概念,設定10年為期程,試圖將藝文、新創導入老街,看看它能激發出什麼樣的動能。

DSC04088.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DSC04082.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DSC04090.JPG - 再訪  關西石店子老街

石店子老街區,過去有關西銀座之稱

在計畫案中,共有6家特色業者完成了店舖改造,而原本封閉且堆積雜物的街道也煥然一新,

在地社區與店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關西街區有了不一樣的風貌,

新舊交疊之間,

也喚起了許多老關西人的懷舊情懷。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