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興位於湖口鄉北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和興村、東興村。
清末至日治初期,和興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和興庄」,隸屬於竹北二堡。
該庄東北與十五間庄為鄰,東與伯公崗庄、上四湖庄為鄰,南邊及西南邊為下北勢庄、德盛庄,
西北邊為崁頭庄、青埔仔庄、福興庄。
明治三十四年(1901) 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新竹廳。
大正九年)(1920) ,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和興」大字,隸屬於新竹州新竹郡湖口庄。
戰後湖口庄改制為湖口鄉,隸屬於新竹縣,大字亦改制為村。
1950年桃、竹、苗分治,湖口鄉隸屬不變。因人口增加,該地區已分為兩個村。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和興,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
後來發展形成的聚落則有下坡公、圓山岡、雙連坡、張屋等。
位於下坡公附近有一蔡家古厝,擁有門樓,正身門額為濟陽堂;
史記管蔡世家載:
周文王第五子叔度,武王滅紂,封叔度於蔡,武王崩,成王年才,
管叔鮮、蔡叔度疑周公不利於成王,挾武庚叛亂,周公承命伐誅武庚,殺管叔、放逐蔡叔,
其子胡,復封於蔡,是為蔡仲,後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明、清兩代,蔡氏族人渡海來台者,以青陽、瓊林二派最眾,
來自福建泉州府者,計有同安、南安、晉江等縣:來自福建漳州府者,計有龍溪、漳浦、南靖、詔安等縣;
來自廣東潮州府者,計有大埔、潮陽等縣;來自廣東嘉應州者,有蕉嶺縣。
蔡氏堂號為濟陽,漢稱濟陰郡,晉曰濟陽郡,今山東定陶一帶。
《姓氏考略》上說:
「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於蔡,子孫以國為氏,
晉有蔡墨,秦有蔡澤,望出濟陽。」
後蔡姓遂以濟陽為堂號…………
此間的蔡姓不知是何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