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屋縣誌記載,清康熙40年(1701),化番衛阿貴首先來此開墾。
至康熙58年有福建泉州人連蔡盛等亦至此開墾,並與附近番社交易,日漸形成熱鬧街道。
現今的社子村即是當年原住民番社,筆者老家「番婆坟」就是埋葬番女之地;「醮壇坡」即為打醮祭壇之處。
之後,廣東陸豐人徐立鵬、徐理壽、徐錦宗、黃君泰、黃海元、張阿春等人,在開墾竹北二堡時,新屋即屬此轄區。
隨後,廣東鎮平人巫廷政,福建同安人曾國詰、歐天送,南安人曾六,惠安人楊夢樵等陸續開墾崁頭屋(今永安村)、
蠔殼港(後改蚵殼港,今屬蚵間村)一帶的濱海地。
崁頭屋港(即今之永安漁港) 自古即係良好的貿易港及漁港,對本鄉的發展,在過去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福州、廈門、汕頭之商船,常載運杉木、牛骨、布匹等物來此交易。
乾隆初年,廣東凌豐人羅允玉,海豐人范文質之五子相繼渡海來臺,向內陸開墾,
家口逐漸增多,羅家居住大溪漧一帶發展,范姜氏於東勢(今東明村)一帶居住,
後因番人出草,多人慘遭殺害,又因不敷居住,乃於現今新屋的地方,新建房屋,分而居之,
鄉人稱之為「新屋」,以後遂成為庄名及今之區名。
日治時期,地方機關數次變遷,至大正九年,臺灣地方機關改正,施行市街庄制,依府令廢止大坡、新屋
兩區役場合併設置「新屋庄役場」,至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光復改為新屋鄉,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成立新屋鄉公所至今。
目前已配合升格為桃園市新屋區……….
九斗之名的由來據說是當時的地主象徵性向佃農只收租九斗,故以此命名。
乾隆年間,地主 羅允玉為人仁慈,每年只象徵性向佃農收租穀九斗,佃農心存感激,因而為莊名。
羅氏家族,祖籍廣東惠州府路豐縣大安墟方角都上寮鄉。
開台祖羅允玉於乾隆2年(1737) 偕同弟允文、如和自原鄉渡海來台,先後輾轉遷徙於竹北二堡各地,
乾隆15年(1750) 落籍今九斗村。
羅允玉生於1708 年,原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今陸河縣)大安墟方角上寮鄉人氏;
1732年由粵東祖居,跋涉千山萬水,渡海來台,拓荒墾地為生。曾落籍於新竹洲竹北二堡、福興、中崙、大竹
圍、新庄子、基隆等地………..
1750年拓展立足基業遷徙新竹竹北州二堡、大溪墘九斗庄落籍(今桃園縣新屋鄉九斗村)。
1754年崩逝,享年四十又六,靈骸安置於楊梅高山頂(舊名叫隘口寮)。
此即本篇所提之羅允玉墓園。
羅允玉公生下二男,長男心興、次男心仲,均繼承父業,並建祠延嗣,
發揚光大子孫繁衍鼎盛;心興生下八男,心仲生下三男。
( 顯祖考 諡樸直 諱篤創 字允玉羅公之墓 )
九斗村農場內的豫章堂羅氏古厝是由曾經擔任議員的羅元城發起,於民國35年所建,
古厝並無華麗的外觀,整座建築磚牆紅瓦顯現質樸風格,
現在古厝內部還保有五○年代農村家庭廚房中的傳統大灶,
讓後代子孫可以藉此了解祖先當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