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州庵為日治時期1897年平松德松所經營以家鄉紀州藩命名之料理屋,
當時以關東料理為主。
平松家族在台灣50年期間,平松德松喜愛欣賞藝伎舞蹈表演,熱愛拍照,為紀州庵演變留下歷史照片。
他育有四子,共計三代人,除了本業料理屋外,德松四子勝治,曾經經營臺北帝國大學餐廳。
1897年紀州庵本店,位於今西門町南側,貴陽街與長沙街之間,離西本願寺相近。
當時提供周遭隨軍隊移居來台的日本人,事業興盛。
1917年在川端町開設紀州庵料理屋支店,位於今日台北市金門街到廈門街之間,汀州路以南至新店溪畔。
日治時期於川端町的主要料亭,商業型態以「料理」與「庭園花草植木」並重,
除紀州庵外尚有川屋敷、新茶屋、清涼亭、有馬屋支店、樂水、清月、潯陽亭等店。
紀州庵為已知八間料理屋中僅存者……….
平松德松在妻弟的場雄吉的協助之下,於 1927 至 1928 年間擴大營業規模改建本館,
由三層樓的本館,長型離屋的宴會廳,和招待貴賓的別館所組成。
紀州庵料理屋支店發展出臨水岸的建築特色,料理素材充分展現新店溪的特色,香魚料理。
此外,平松家擁有約3~4艘「屋形船」,每船可乘坐30人,提供在船上飲宴,捕撈鮮魚,服務生與藝妓隨船服務。
船滑行靠岸返回紀州庵後,再入店內洗浴,繼續召宴。
平松德松將紀州庵本店交由長子泰藏、三子重雄經營;二子榮和四子勝治協助分店經營。
1934年,日本詩人北原白秋訪台時,曾在紀州庵接受台北的鄉土歌謠研究會「若草會」招待晚餐。
1937 年至 1938 年間長子泰藏去世後,本店隨之停止營業,
家族事業重心轉移紀州庵支店。
太平洋戰爭期間,紀州庵暫停營業,轉成安置傷患之所。
1945年日本戰敗後,紀州庵建物被台灣省政府接管作為公家宿舍,
其中有不少文化界人士如王文興等,故頗具文學價值……….
1996年大火將原紀州庵本館,三層樓完全燒毀,當時居住之居民遷移到離屋。
1998年,東側別館盡燬,僅存離屋,即今存古蹟。
2011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將紀州庵成為台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並在古蹟旁邊建立新館,
同年6月起,委託專業文學團隊「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
以「紀州庵文學森林」命名,舉辦各式文學的展演活動。2011年12月24日正式開館。
2013年1月紀州庵展開市定古蹟修復工程,
2014年5月25日完成修復開幕。
紀州庵新館的部份,定期展出文學方面的展覽。
其周邊之公園綠地,設有運動設施與座椅,供附近民眾休憩。
周邊的巷弄也自發性地
妝點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