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檜溪, 桃園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中部偏東。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會稽里、春日里、大興里、寶山里、大有里、三元里、忠義里。
會稽地區位於桃園市東北部,隨虎頭山脈絡自西北向東南,分為水汴頭、大檜溪和小檜溪三部分。
其地名自古至今有三變:
最早是由凱達格蘭族龜崙社的一部分,稱為奶笏崙,漢人初來時建莊即稱奶笏崙莊。
乾隆四十五年(1780)改稱大過溪莊,當年南北交通大道橫渡南崁溪之處也。
日治以後,因因福佬話「過」與「檜」同音,以訛傳訛而為「大檜溪」。
光緒5年(1879) 台灣輿圖稱南崁溪地區為「大過溪」,東門溪稱「小過溪」,因福佬話「過」與「檜」同音,
以訛傳訛而為大檜溪、小檜溪,
民國後將現今會稽、春日、大興、寶山、大有、忠義等里區統稱為「會稽」。
水汴頭位於虎頭山邊崖地北端,清初在此引南崁溪灌溉,分設水閘門調節,稱之。
水汴頭因早年在此設水閘,引南崁溪水灌溉南崁一帶農田而得名,原是南崁六大莊之一,
日治時期( 1920 )才劃入桃園街。
光復後設汴洲里,東側是巿立殯儀館和示範公墓所在;
西側接近高速公路交流道,樓房櫛比,車水馬龍。
現今有中油煉油廠、鹽務局(有鹽庫街、鹽庫西街) 、菸酒公賣局大倉庫先後設於此地……..
也因此,此地會有鹽庫街、鹽務路等街道名稱。
鹽庫街有一三合院古厝「嚴德居」,據說是李姓所有;
推測衍自附近不遠處李氏宗祠派下。
據版寮李氏族譜載:
明正統元年(1436),徐婆太攜幼子從龍岩永定奧杳遷徙至版寮,在此開基,
幼子即為版寮李氏始祖福山公,傳承至今已有20多代人。
雍正年間,福山公第十代后裔成維公,舉家遷移台灣,繁衍生息,
桃園大檜溪的李姓據考證就是成維公一脈的裔孫。
匾聯題的是戊辰年(1928) 荔月,正廳裡的對聯:
「氣塞天地能配天地,志在春秋宜享春秋」,「風吹不響鈴兒草,雨打無聲鼓子花」,
前者氣象萬千,後者意境絕美,都是桃園的秀才墨禪鄭永南所題………
左右門的門頂寫「半畝方塘一畝田,睡覺東窗日已紅」等等都只有三句,
側門的門對「福祿雙喜,祝欽九命」等是家中長輩所書。
正廳的屋脊蓋的較高,所以這裡昔日是南崁到蘆竹地區,房舍地勢最高的,
竹節窗馬鼻縫等等都是較細緻的作法,
也是該古厝的特色……..
其屋後還有一條桃林鐵路的支線穿過此區,
可惜已經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