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光禪寺創建於 大正5年(1916),大正9年(1920)落成,
為 日治時期 佛教 四大法脈之一之大湖 法雲寺派下最重要寺院。
妙果法師(1884-1963)為 桃園客家人,俗姓葉,18歲時投 大溪 齋明寺皈依,成為 齋教僧人。
明治42年(1909)因 福建 鼓山 湧泉寺 覺力法師雲遊 中國、日本各地後至 台北 觀音山 凌雲寺駐錫,遂前往參謁,
禮年長三歲的 覺力法師為師。
隨後 覺力法師回 福建,兩年後 妙果法師前往 鼓山正式受具足戒,並留下參學,
世之後因 母親生病而返回 台灣,並返回 觀音山 凌雲寺。
大正元年(1912) 妙果法師受 苗栗 大湖 劉氏望族所託,籌建寺廟,遂返回 福建 鼓山禮請 覺力法師主持開山,
大正2年(1913)師徒合力籌建 法雲寺。
法雲寺落成後,短短幾年成為名山古剎,常駐僧眾多達200餘人;
故鄉 桃園各界人士,力邀 妙果法師回鄉建寺,在獲得 覺力法師支持下,於大正6年(1917年)創建 圓光寺,
由 中壢 邱氏望族獻地10餘甲,在 月眉地區興建寬廣2,000餘坪大型寺院,開啟了 大湖 法雲寺派寺院廣布先河。
隔年 法雲禪寺舉辦傳戒法會,成為 曹洞宗重要道場,大正11年(1922) 覺力法師受 台北仕紳 辜顯榮、吳昌才之邀,
任 日本人譽台灣首寺之稱的「龍山寺」住持,法雲、圓光兩寺寺務則交由 妙果法師處理。
至此 妙果法師法譽日隆,受 曹洞宗大本山 永平寺聘為 台灣布教師,贈授金爛袈裟;
更受 皇家瞻禮,迎入內庭供養,餽致袈裟、如意、缽具、拂塵、摺扇等五件珍品。
圓光寺除成為 曹洞宗在 桃園地區的 布教所外,也為 南瀛佛教會重要聚會所及道場,
昭和19年(1944)成立「台灣佛教會鍊成所」。光復後於 民國37年(1948)成立「台灣佛學會」,禮聘 慈航法師主持院務,
主要培訓 大陸來台青年僧人,後因當局整肅而停辦。
民國52年(1963年) 妙果法師士寂,由副住持 能明法師接任第二代住持,
能明法師承繼 妙果法師遺願,興辦「紹隆佛學道場」,62年(1973年)退休,
應信眾要求,由高齡83歲修業精進的 本明法師接掌第三代住持,晉山一年後,堅辭讓賢,
由 如悟法師接任第四代住持。
如悟法師上任後著手「台灣佛學會」復校,更名為「圓光佛學院」;
重建年久失修的 大雄寶殿與 寮房,之後再建 山門,這些硬體即今日所見 禪寺樣貌。
第四任住持如悟法師秉承開山祖師之遺志,於1981 年復學,並將臺灣佛學會改名為圓光佛學院,
設有初、高級部;又為栽培更高深之佛學專門研究人才,於1987 年成立圓光佛學研究所,並磨教育部立案,
為緇素弟子提供一個有學制、有理想的佛學研究學府。
2000 年初新校舍落成,學子得於更清幽的環境中求學。
此處介紹的即是此一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