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1684-1722〉,漳州漳埔縣吳夢海,南靖縣吳文朝、謝石、謝虎入墾湳仔;
漳埔縣陳榮、海澄縣黃序二人率族人入墾大庄〈金大庄、南大村〉。康熙末年,漳埔縣林振、林謀入墾湳仔,
南靖縣石光從田中移墾湳仔;漳埔縣陳開基、陳承業兄弟入墾新街〈今新街村〉一帶。
雍正3年〈1725〉,漳人開始從彰化遷入新街一帶向平埔族瞨得荒埔地開墾,
當時除漳州人外,尚有廣州省大埔縣人。
雍正10年,漳州漳埔縣陳姓族人,經澎湖、臺南,輾轉抵新街一帶墾拓,形成田寮仔、客庄、大埔等部落。
當時尚記載有漳州人陳景南率族人拓墾番仔寮〈今東湖、仁和、萬丹村〉;
漳州平和縣張亦善、張伯起入墾湳仔。
乾隆年間(1736-1795),漳州南靖縣陳歲等在名間鄉內地入墾外。另 記載乾隆初葉漳浦縣陳火灶、謝禹;
乾隆中葉漳浦縣李道、李明贊;紹安縣李 叠;乾隆末葉漳浦縣謝純直、謝雀入墾湳仔。
「湳仔」之地名由來,係因現今南雅村、中正村〈鄉公所所在地〉、中山村一帶,昔日地形低窪,
四周雨水匯集,地質泥潤,長年間成為湳沼,地方俗稱「湳仔」,因其閩南語音Lama與日語「名間」之訓讀相近,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遂於大正九年將「湳仔」改為「名間」,此為本地地名的由來。
嘉慶年間(1796- 1820),漳州漳浦縣赤湖(錦湖)陳士鄰率族入墾皮 仔寮之大坑墘(今大坑、錦梓兩村);
此後,其他姓氏一移民入墾,形成大坑村是陳姓血緣聚落,錦梓村為陳姓和其他姓氏混居地方。
昭武都尉陳常德的墓位於距離鹿鳴巷不遠的茶園旁 , 規模完整宏大 ;
算是當地知名的官墓之一……. 墓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茶園 。
而本篇介紹的陳家古厝 (瑞成堂 ) 也位於鹿鳴巷內,而此處正是昭武都尉陳瑞鑾的故居;
(目前作為 陳瑞鑾將軍祠堂之用 ) 由此看來,陳常德應即是陳瑞鑾 ( 再鑾) 吧 ?
古厝規模捕小,但裝飾性上並不華麗,
根據資料 : 陳常德為鎮國將軍陳懋德 (陳再悅 ) 為弟弟,
只是昭武都尉應該算不上將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