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7436.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

此地早期屬於平埔巴布薩族馬芝遴社。

清康熙年間起,社番陸續招漢人移入開墾荒埔地,收取番大租。

後漢人漸多,馬芝遴社將海埔地讓與漢人開墾,另在內地的番社(番社村)建立家園。

 

DSC07430.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DSC07431.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DSC07432.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

 

清初,漢人逐漸由鹿港、王功,進入本地。福興鄉移民大多來自福建泉州、廈門。

據族譜調查,康熙年間有福建南安縣梁弘丙等入墾今之福興、福南、二港一帶;

雍正年間,同安縣莊允燠、晉江縣柳岑等入墾。乾隆年間,南安縣梁文荷等及晉江縣柳天鄰等入墾;

乾隆53年,粘氏開基祖粘尚、粘粵等入墾今之粘厝庄。

 

DSC07438.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DSC07436.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

 

明治42(1909),改隸台中廳鹿港支廳馬芝堡,

轄內分洪堀寮、頂厝、番社三區共11庄。

 

DSC07442.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DSC07433.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

 

大正9(1920),官制革新,本鄉隸台中州彰化郡福興庄,庄役場設於福興,管

轄番社、橋頭、外埔、外中、三汴頭、大崙、菜園角、福興、洪堀寮、鎮平、管嶼厝等11個大字,

及秀厝、西勢、同安、三和、阿力、麥嶼厝、粘厝等小字。

 

DSC07434.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DSC07437.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

 

鹿港一帶往昔屬平埔族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社域,

鄉境內至今仍留有番社村 , 番婆村 , 社尾村及十五番(鎮平村)等地名。

 

DSC07440.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DSC07439.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

 

社尾村位於員大排右岸,番社的尾段,因此稱為社尾。

村內有粿店仔、浮景、社尾等聚落,公共設施有浮景小公園,及廟宇安和宮、九皇慈母宮等。

 

社尾村的居民大多數務農維生,是一個典型的農村社區,居民多能樂天知命,安守本分。

社尾社區除幾家商家、工廠外,大多數居民務農維生,主要種植豌豆、蔬菜。

 

DSC07435.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

 

 

浮景則位在番社排水南側,因該地設有架空的導水管,因此得名………

浮景其實是浮梘, 所謂「梘」是一種灌溉設施,以木樁和木板構成ㄩ型槽,架跨溪河之上,讓灌溉用水通過。

一般適用堅固的木板做成的三面通水木槽,寬度大約兩公尺半,深度大約一公尺半,

裡面還塗上一層厚厚的油灰,以防止漏水。

 

DSC07441.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

 

當地也是以陳姓為主的聚落,推測聚落中擁有東南濟美字跡門樓的三合院,

極有可能是陳家古厝 ……..,然而從信箱的收信人姓氏看來,又像是張家古厝 ?

.( 待證實)

 

 

語本左傳.文公十八年:「世濟其美,不隕其名。」指繼承先人志業,發揚光大。

 

DSC07429.JPG - 福興  社尾  張家古厝

 

唐.司空圖.故鹽州防禦使王縱追述碑:「代為著姓,人不乏賢,或濟美于參墟,或炳靈于沂水。」

 

鳳毛濟美一語的意思是指兒子能繼承父業。

 

又有一句對聯如下 :

稱人有令子,曰鱗趾呈祥;稱宦有賢郎,曰鳳毛濟美。

 

門樓的題字意義在此吧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