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101.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

早期的西螺地廣人稀,處處蠻荒未開墾,野生動物如鹿、兔、羌、野豬等到處可獵,

因此平埔族人的生計大多維持漁獵粗耕的半原始生活方式,僅種些稻米、甘薯、蔬菜之類的作物供

主食或佐食,田野到處長滿埔姜、鹿仔樹(構樹)之類的灌木與菅芒、林投樹,可說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

 

DSC01096.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097.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098.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

 

平埔族人的聚落為小型非固定性集村,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更換住所,

其生產方式是採熱帶原始旱田農耕,栽種黍粟之類的作物,不使用犁耕或施肥,

因此當地力衰退後,便會棄地另覓他處耕種。 

 

 

 

DSC01099.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101.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112.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

 

 

 

清康熙23年(1684) 康熙皇帝接受施琅的建議,下達領有台灣的敕令。

之後並頒布入台海禁令,嚴格管制大陸人民渡海來台。但由於中國東南各省人口過剩,生活不易,

因此台灣成為他們的新天堂,偷渡來台的人日益增加。

 

DSC01103.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106.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111.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

 

在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漢人拓殖本鎮的有:康熙末年福建漳州詔安人王玉成入墾公館地區;

廖延墜、廖延蘇入墾九塊厝(九隆)地區;雍正初年廖達朝入墾本鎮地區;廖明羽入墾埔姜崙;廖純朴入墾魚寮;

程姓族人入墾埔心地區;雍正年間廖朝列等人入墾廣興地區;廖楓、廖順義入墾頂湳地區;

漳州龍溪人李盛行入墾本鎮等等。 

 

DSC01100.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

 

 

乾隆年間清朝政府政局逐漸穩定,渡台禁令屢張屢弛,直到乾隆25年(1760) 才正式廢止渡台禁令,

允許沿海居民出海謀生,造成閩粵兩省的移民熱潮,

 

本鎮地區由於開墾得早,土壤肥沃,自然成為移民選擇定居的理想地點,移民的湧入,

在乾隆中葉,本鎮街容已有相當規模,人口繁衍迅速。

 

DSC01102.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105.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

 

座里位於本鎮之南端,舊地名有「魚寮」、「田仔」。東鄰頂湳、公館里,西毗下湳、九隆里,

南以新虎尾溪與虎尾鎮安溪里為界,北接新安、新豐及福田里。

 

該里舊屬三塊厝庄七座厝,此地係由七位林姓人士或林姓七房首先入墾,因建有七戶住宅,故稱七落厝,

因「落」與「座」同意,故改稱七座厝。目前雖有廖、湯、蔡等姓,但仍以林姓居多。

 

DSC01109.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108.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
DSC01105.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110.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

 

本里除以林姓為主外,亦有廖姓族人,其為後來自魚寮及吳厝等方面移居過來。

居民多以務農為業,作物以蔬菜為大宗,本里有長山宮,主祀三山國王。

 

「魚寮」位於北側,由於昔日此地有一個地區地勢特別低窪,形成一個大池塘, 魚蝦豐富,

因此有人在池邊搭蓋草寮養魚兼種植作物,故稱「魚寮」。

遷來此地定居者仍沿用此名。

 

DSC01107.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104.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

 

今行政區劃上改稱之為「文合」,其由來不詳,然已失其原意。

 

「田仔」則約有十戶人家自七座厝搬遷而出,築屋於水田之門,

故稱此小部落為「田仔」。

DSC01115.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114.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DSC01113.JPG - 西螺  七座  林家古厝

 

七座里內的林家古厝是聚落中最具代表的三合院,

資料顯示在此一帶(如東興、頂湳、下湳、七座、九隆等聚落) ,

除廖姓之外,大抵就是林姓分布比較多的地區……….

 

門額有篆凝壽宇的題字,不太清楚其原由;

是說要用心建造一棟可以保存很久的華宅的意思嗎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