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初期,福建漳泉人,隨延平郡王來台,有程、高、毛、等十二姓遷居該處,
故名「十二佃」。
十二佃今劃分佃東里、佃西里,十二佃在民國四十五起,陸續開設三家「爆竹工廠」,形成南台灣的爆竹
重鎮,曾風光一時,有「炮仔庄」之稱。
轄內有一佔地三千多坪的榕樹,為島內最大的一棵榕樹…….
十二佃為安南區的一個農業大聚落。
過去的飲水是依靠「吃水窟」,台灣光復後,才有自來水。
在公學路和海佃路拓寬後,對外交通更趨便利,人民生活與台南市區漸趨接近,傳統三合院式的古宅,
已經越來越少,代之而起的是新式樓房。
信仰中心是「南天宮」,供奉的主神是池府千歲、關公。
除了南天宮,十二佃還有「武聖廟」、「福德祠」二廟,前者奉祀松王公、關公、田府元帥,
後者主祀福德正神。
走訪聚落,發現於公學路一帶,以及南天宮旁警還還保存著好幾棟的古厝,
其中不乏有精美者。
據調查,該批古厝多數為高姓人家所有,由此可見高姓在此應該是大姓…….
十二佃為一相當具文史色彩的村落,庄內三合院等古宅眾多,
可見其過往應有一輝煌的歷史。
十二佃起自清朝道光年間,有程、高、毛、許、吳、陳等十二姓移民人家,
其中程由口寮、高由漚汪、毛由苓仔寮、許由大潭寮、吳由馬沙溝、陳由中洲或馬沙溝等,自台南縣將軍鄉的一
個小村落遷至台南市郊曾文溪河畔,各姓一起移墾至此,故名之為十二佃。
依1904年所建立之戶籍,十二佃在當時為「臺南廳外武定里媽祖庄」,後更改為「臺南州新豐郡安順庄媽祖宮」。
庄內之信仰中心為「南天宮 」,主祀池府千歲,同祀天上聖母、關聖帝君、鎮海元帥等,
創建於光緒元年(1875);大正三年(1914)改建為公厝並正式命名為「南天宮 」。
( 舊稱的媽祖宮? )
位於公學路的一棟古厝,有著門樓,上面寫著斗大的渤海堂號,
彷彿宣告自己的姓氏;
渤海為漢朝郡名,戰國時分屬趙、燕、齊,治所在浮陽(今河北省滄縣東南舊滄州)。
管轄地區包括河北省海興、滄縣、安次、文安,南至山東吳棣、慶雲一帶。
東漢時,高洪任渤海太守,定居於郡內蓨縣(河北省景縣南),其後裔在政治上頗有成就。
高姓子孫為紀念祖先發跡於渤海郡,乃以「渤海」為堂號。
從不知道,
這個小聚落竟然還有如此的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