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300.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

清光緒 13 年(1887) 臺灣建省,原臺灣府改稱臺南府,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

北臺江之和順寮莊(新和順、舊和順、外塭、中州寮、五塊寮)、安順寮莊(下安順、頂安順、溪頂 寮、

布袋嘴寮、新寮、總頭寮)、溪心寮莊(溪心寮、十三佃)、海尾寮莊(海尾、溪仔墘)、媽祖宮莊(媽祖宮、

四草、本淵寮、十二佃)等五大莊屬安平縣外武 定里;

DSC01291.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292.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290.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08.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

另北臺江之公親寮莊(公塭仔、青草崙、土城仔)等三大莊以鹿耳門溪為界則屬嘉義縣西港仔堡。

 清光緒 21 年(1895) ,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北臺江之外武定里及西港仔堡皆屬臺南管轄。

DSC01293.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294.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

 大正 9 年(1920) ,全臺行政區域劃分為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五州及花蓮港、臺東兩廳;

原外武定里之和順寮、安順寮、溪心寮、海尾寮、媽祖宮及西港仔堡之公親 寮、學甲寮合併為新豐郡安順庄,

原西港仔堡之土城仔則併入北門郡七股庄。

DSC01296.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297.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298.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299.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00.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07.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03.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02.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

 昭和 13 年(1938) ,土城仔劃入安順庄,合成八大部落。

 1945 年臺南州改制臺南縣,新豐郡安順庄改為新豐區安順鄉。

 民國 35 3 10 日,安順鄉奉令劃歸臺南市管轄;

為茲紀念,取安順之「安」與臺南之「南」,合稱為「安南」區。

 

DSC01301.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04.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
DSC01305.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05.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06.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

原佃里原名十三佃,

相傳於延平郡王鄭成功登陸後,由先民十三戶來此開發繁衍,自二戰後行政區域整編,

乃以原名稱為原佃里。

DSC01309.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17.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10.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11.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12.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16.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

 

其中擁有華麗山牆的唐家古厝,似乎已荒廢無人居住,院前還堆置著一些雜物,

仍不失其大戶人家的風範。

DSC01313.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15.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DSC01314.JPG - 原佃地區傳統民區

聚落內保存的三合院集中在聚落的西側,大多為日治時期所興建,

山牆的泥塑、別具一格的主題式樣,大膽的配色等等;

都讓這一些古厝有著特殊的風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