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賢堂,主祀觀音佛祖,是先天派的齋堂。所謂齋堂,乃是齋教的佛堂,俗稱菜堂。
齋教是佛教的一支,源於臨濟宗,以不削髮、不出家、在家修性為主。
台南的齋教有龍華、金幢、先天等三派。
先天派乃是康熙年間江西饒州府黃九祖創立的宗派,清咸豐十一年(1881)由黃昌成傳入台灣,初建報恩堂。
光緒五年(1879),信徒古腰治、葉景清、黃泰等,見報恩堂空間不敷使用,乃在寧南坊中巷,創建本堂。
擇賢堂坐東朝西,是一座三合院的建築。位於繁囂街區的巷道中,由院牆圍起,氣氛格外幽雅清靜。
牆中央設單開間山門,門楹有聯「擇善而從,慈悲為本;賢聖乃大,色相皆空」。
門內是大小適度的院落,也是通達在右廂房和正堂的核心。
正堂雖不寬大,卻有四柱式的捲棚拜亭,做為堂內與堂外的空間延續。
拜亭大木結構精雕細琢;方形截面的搭樑上,蓮座草與獅座並立,承接來自兩屋坡的挑桁,是力的結合,也是美的造化。
堂前明間計開三門,額題「擇賢堂」。
內設龕,龕上有匾書「大雄寶殿」,格局上沒有殿的雄偉,卻有堂的平實與恬靜。
其中的木匾、匾額、供桌,均為昭和年間的物品。
內部雕刻彩繪的作品不多,卻精緻小巧,製作年代多為昭和年間。
儘管經過大正三年、民國四十年以及民國五十二年等多次翻修,擇賢堂仍能保有一份齋堂應有的古樸,
在快速膨脹與改變的都市環境中,是相當不容易的,
為現存先天派齋堂建築中,少數保留完整的建築之一。
重慶寺則幾乎與擇賢堂背靠著背地並存著……..
重慶寺創建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座落於舊台灣府寧南坊,今台南市立圖書館中西區分館處,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被譽為台南市「七寺八廟」之一。
重建時採單殿式建築,正殿前有拜亭,拜亭以捲棚式,正殿大門為三開間,
正門左右加裝兩扇格扇門,格扇門櫺格作成花窗,並嵌入彩色玻璃。
近三十年來重慶寺以專弘密教為主,因此寺中四處可見密教的法器及咒語、藏文。
在大殿的入口處題有偈曰:「重光慧日高西天來古佛,慶幸慈航近苦海渡蒼生。」
大殿內主供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重慶寺是藏密噶瑪噶舉派(白教)台南的發源地。
重慶寺「攪醋矸」,調和男女情感的神奇魔力聲名大噪,甚至一度還被府城人以「醋矸廟」稱之;
即使現在提供感情協助的管道眾多,但重慶寺依然深受信眾的青睞,
不少感情有問題的男女不遠千里而來,將頭髮繫於攪拌棒上並放入醋矸攪動,
以祈求菩薩的協助。此處的月下老人據說也靈驗無比……
寺裡保存有潘麗水的畫作。
寺旁有一度日治時期的木造建築,斑駁可愛,
卻不知其原由。
寺旁一處咖啡館。屋頂有一金斗雲,
應是仿自東京淺草橋附近的朝日啤酒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