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昌位在楠梓區西部、後勁溪南岸;周圍有後勁、左營、援中港等聚落。楠梓,原名「楠仔坑」。
區民原為福建省漳、泉兩地於前清來台墾拓先民之後裔,由於遷移者眾,不久即形成一大村落。
楠梓區大約可分為三大部落─楠梓、後勁、右昌,特殊的部落名稱來源皆有背景典故。
「楠梓」舊名「楠仔坑」,又稱楠梓坑、楠子坑,在楠梓地區稱「楠仔坑」會讓居民對您格外親切,
畢竟舊地名的鄉土味最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楠梓居民原為福建省漳、泉兩地於前清來台墾拓先民之後裔,
當時遷者日眾,不久形成一大村落,因林邊有溪,後畔遍植楠木,故名為「楠仔坑」;
日治時期縮寫為楠梓,且延用迄今。
右昌舊名「右衝」、「右沖」,是因鄭成功屯墾而得名;入清後,為清代拱衛縣城右營軍隊之防地。
由於紮防之營寨位居舊城之右,乃稱「右營」。
據高雄市志載,乾隆年間土匪猖獗,群匪曾集中力量來犯,圖劫舊城,而左營之駐軍兵力單薄,
難拒來犯叛賊,唯當情勢危急之際,幸得「右營」之兵馬衝出增援,陣局始見穩定,終於突破匪陣,平定戰亂。
事後清廷為褒場右營戰功,乃封右營為「右沖」,有驍勇救援之意。
民國四十二年,地方人士誤解其歷史含義,以沖字欠雅,有「沖煞」之禁忌,而改稱「右昌」,
用來討取社區昌隆的吉祥寓意。
右昌自古地靈人傑,所謂「頂沖下蒲」,即指打狗(高雄)地區唯有右沖及大林蒲兩地有「翹脊大厝」,
此乃人文薈萃,科舉功名的標幟。高雄楊家古厝已在2001年被列入市定古蹟。
其實位於三山國王廟前另有一典雅的古厝,應該是日治時期地方仕紳的宅邸吧 ?
三山國王廟與元帥廟都是右昌地區最早建立的寺廟,根據廟裡新碑文記載:
大約在始建於鄭成功領台開府之時,因營中軍事及部落民眾,咸為復明抗清義士,播遷孤島,遠離鄉關,
念國思家心懷,抑鬱情緒難安,乃有提議立廟奉神俾,精神有所寄託以慰心靈之空虛者,一呼百應聚謀成議,
即決定資建廟以迎奉故鄉三山國王為主神暨配祀中壇元帥、福德正神等諸位神明,
遂請軍師劉國軒氏選地營建於康熙年間廟成,軍誠心膜拜神顯,民安香煙鼎盛。
能夠在地方的角頭廟前興建這樣的一間宅院,應該是地方上的仕紳無誤,
只是資料不周,無法確認此宅主人的背景………
這是一棟興建於日治時期,富含有西洋建築風格的三合院;正身橫匾上寫著紫薇拱照四個字,
山牆上中央的圖騰中則清楚顯示此宅為林姓所有,兩側護欄有登上二樓露臺的階梯、以及酒瓶樣式的洗石子欄杆,
格局及樣式在日治時期的民居建築中也算是頗為特別的。
話說紫微入官祿宮者,一生事業相對而言較為平穩。
其人有很強的處理事務的能力和獨當一面的能力,多為政府官員、大企業領導、私營業主、商人。
紫微入廟旺之地,遇昌曲、輔弼、魁鉞、三臺八座等吉星拱照,官運亨通,有極品之貴,中晚年愈加發達。
可見屋主人應從事商貿的營生……..
只是文獻上少有相關之載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