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永安濕地,原名為烏樹林鹽場,百年前人們長期以曬鹽及賣鹽為生,為南台灣重要的曬鹽場。
始自日治之初,為求增加鹽產量,鼓勵民間投資開設鹽場。
1908年張作舟等人申請許可在此開闢鹽田百甲,利用新打港(今興達港)內海海水晒鹽,
後由陳中和接掌,組織烏樹林製鹽公司。
濕地內所遺留的「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為仿巴洛克式風格,正立面山牆中有渦捲紋及
草葉紋組成的徽章飾,即為陳中和所興建………
( 以上為網路照片)
永安鹽田自從1985年停曬並移轉產權至台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台電)後,台電原計畫闢建灰塘以貯存興達發電廠的飛灰,
但因鹽民補償問題未決遲遲無法使用,同時煤灰可回收做其他利用,台電並未將飛灰填至本區塊土地內,從而使這一原屬
低漥感潮帶之荒廢鹽田孕育了豐富的紅樹林與水鳥生態,逐漸成為候鳥棲地,
1999年被國際鳥盟(birdlife)評選為重要野鳥棲息地(IBA)。
2011年高雄縣市合併後,陳市長相當重視生態保育及景觀建設,深感永安濕地這塊瑰寶應妥為規劃,
乃商請台電提供土地,並於100年度由市府工務局養工處編列之預算辦理先期規劃與工程細部設計,以低度開發
輔以減量設計手法,並進行物種、環境監測及復育,兼顧生態教育及觀光遊憩功能,
使該濕地不僅得以保存,更兼具教育意涵,讓市民能夠親自體驗濕地自然環境之美,
遊憩觀光發展與珍惜資源、環境保護互利互存之需求。
原本寄望能夠一訪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孰知園區處於封閉的情況,
因而無法一探究竟………
遂轉往附近聚落欣賞傳統古厝之美。
位於永安區西北角的小村落「鹽田里」,雖然是永安地區最晚開發的一個村莊,但因位在潟湖範圍內,
有利發展製鹽產業,因此大約80多年前的日據時代,吸引台南北門一帶的鹽民移居至此開墾鹽田,
稱之為「烏樹林鹽田」。
鹽田社區,是當年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的鹽田模範村,社區內低矮古樸的紅磚厝呈棋盤式規劃,
在極盛時期,這裡有鹽工之家、福利社、圖書館、幼稚園、理髮店和衛生站等,提供社區完整生活機能。
漫步其間,雖然鹽田榮景不再,但在歲月的洗滌之下,一景一物卻彷彿被時間凍結,
紅磚老屋依舊古樸有韻,維持著漁村的淳樸風貌…….
古厝群中有一間略微不同,只是資料未備,不知道其來由 ?
近年來隨著永安溼地吸引許多候鳥棲息吸引大眾焦點,在遊客來此走訪之餘,
也為鹽田里日復一日的靜謐村落,聚集不少創新能量。
為了讓遊客感受鹽田社區的古厝懷舊人文時光,永安區公所與鹽田社區發展協會邀請東方設計學院與遊客,
一同彩繪、改造古厝,讓昔日生動活潑的鹽田風景上了牆,透過圖畫再次展現鹽村的那些美好時光,
也讓小鹽村成為輕旅行中的景點。
而以巴洛克建築風格建造的「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建築外觀灰紅交織、優雅矗立在水一方,
彷彿訴說當年曾有的製鹽榮景。
無法親近的緣故,心中少不了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