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惟,高雄市鼓山區的一個老地名,名稱源自清代的「內圍社」、「內圍莊」,
其範圍包括今日內惟、前峰、民族、光榮、建國、忠正、自強、龍井等里。
當地居民大多來自福建的安溪、龍溪、漳州、泉州等地,以曾、吳、謝、陳、李、林為大姓。
內惟舊稱內圍,隸屬於鳳山縣興隆內里,而「圍」字指的是圍繞在聚落周圍的柵欄竹籬等物。
不過在清康熙年間的《鳳山縣志》中,尚未提到內圍,而在雍正年間的文獻上,則有「內圍社」與
「內圍陂」的地名,此時內圍一地可能同時有漢人與馬卡道人居住生活。
後來漢人比例增加,地名遂由「內圍社」變成「內圍莊」。
日治初期內圍地區暫由派出性質的臺南民政支部鳳山出張所打狗事務所管轄,
1896年3月中南部大致平定而設縣,內圍地區劃為臺南縣鳳山支廳管轄,隔年臺南縣分出鳳山縣,
內圍地區改為鳳山縣打狗辨務署管轄,隔年又因行政組織縮編將鳳山縣併回臺南縣。
1901年時,全臺行政區劃重劃,鳳山辨務署轄區改為鳳山廳,內圍又改由鳳山廳打狗支廳管轄,
1909年時則鳳山廳併入臺南廳,內圍地區歸臺南廳大狗支廳的埤仔頭區管轄。
1920年全臺改為州廳制,高雄州高雄郡高雄街成立,內惟是底下的大字之一;
1924年高雄街升格為高雄市,內惟續為其下的大字;
1935年高雄市實施非正式行政區劃區,設立內惟區,範圍等同內惟大字。
1946年10月合併多區,內惟區與幾個區合併為鼓山區…….
內惟李氏祖厝是一座傳統合院建築,始建於清末,歷史悠久,整體保存狀況佳,
其後代子孫每年仍會到此祭祖,是內惟地區僅存完整「一落雙護龍」格局的古厝,
也是高雄市地區少數保留的百年老厝之一,具有十分濃厚的地方意義,
見證高雄內惟(內圍)地區的發展歷史。
內惟李家先祖約在清乾隆年間(1760)從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區)渡黑水溝抵臺,來到內惟開墾,
李生使及其堂弟李勇為李氏至內惟拓墾第一代,多以務農為主,後氏族逐漸繁衍,成為內惟地區的大姓,
李家聚落的分布在內惟社的中心地帶,緊鄰當時十分繁榮的內惟路,李勇的後代大部分居住於頂厝,
李生使的後代大部分居住於下厝,頂、下厝因地勢高低而有此之分,兩者以內惟路為界。
李氏祖厝的建造可追溯至清代末年(埋有當年興建之磚契),距今已超過百年的歷史,
到了日治時期曾由後代李天輝及李榮,於大正五年(1916) 整修,距今已有百多年之歷史,
當時此宅整修時,以中央分金線分左右,分別找不同匠師建造,形成所謂的對場式建築,
為頂厝李建築群的第一進宅第,
當時整修此宅第的所有磚瓦都出自李天輝先生所經營的磚仔窯。
李氏祖厝的修建者李天輝主要以務農為生,因其勤儉刻苦的精神累積些許財富,遂購地雇長工耕作,
之後從他人接手經營磚窯廠,及經營果園種植果樹,逐漸下來累積相當的財力,
李天輝先生古道熱腸的個性,內惟社內舉凡鋪橋造路等建設,他皆不遺餘力,出錢出力,
當時內惟地區的信仰中心「內惟廟(鎮安宮)」也是他大力募捐之下重修,也擔任過內惟廟的廟公,
年久失修的龍泉寺也在李老先生醵資改建,恢復舊觀,甚至遠在左營的舊城城隍廟,也是他和地方人士一同重修。
李天輝做人十分公正,社內若有糾紛常請李老先生從中協調排解,深受信任。
李老先生早年沒受教育,但仍在農暇之時翻閱經典及藥書,甚至到中街仔拜師學習漢醫,
學成後常自採草藥,為內惟人免費看病,因其熱心助人而受到當地人十分的敬重,
可說是內惟地區之精神領袖。
日治時期,成為當地之保正,後曾經成為高雄地區少數的台籍區長,
也曾經為內惟農會之理事,日本人皆相當尊敬他。
李老先生一直十分重視漢學,在日治時期曾聘請老師到內惟青年會館偷偷教授漢學,
對於內惟地區漢文化的延續功不可沒。
其子李存敬曾留學日本,榮獲碩士學位,學成歸國於教育界服務,曾擔任民代,為民喉舌;
當選高雄市議員,認真踏實,反映民意,為鄉里所敬重,旋即連任,並且擔任民政委員會召集人及黨團書記。
後當選台灣省省議員,並擔任教育委員會召集人及黨團書記,成為政府與地方之溝通橋樑。
卸任省議員後,出任第一屆增額監察委員兼任司法委員會召集人,監督政府,為民造福,
受提拔出任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長。
其為人平實正直,對地方建設,關切備至,除了促成九如四路的開闢,改善內惟地區交通,
也重建內惟廟,出任第一屆董事,為地區貢獻頗大。
李天輝第三代子孫大多有博士學位,也任教於大學,
實為內惟地區重要的家族…….
大廳門楣上的匾額「隴西堂」、門框上的「對聯」、「門鈸」及「門環」仍然保存相當美。
側面巷弄外護龍開窗上的雙囍字,代表著濃厚的氣息。
聚落內亦可見它姓的古厝,
整體而言,這一些古厝多較為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