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於2008年12月5日動土,地點設於大東國小舊校舍,耗資15億元,佔地3.4公頃,
連同國父紀念館(已於101年10月左右拆除)、大東公園及鳳山溪綠帶,總面積超過10公頃。
該中心以「禪定」為概念,整體規劃分成演藝廳、展覽館、藝術教育中心、數位圖書館等四棟主建築。
整體建築最大特色在於大量運用斜柱設計,並搭配Low-E玻璃降低冷熱傳導,不但節能減碳,
同時塑造現代簡潔線條的藝術美感;
其外觀的大型漏斗建築體在夜間更會披上炫麗的彩色燈光,吸引眾人的注意,
成為大高雄文化新地標。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設立,也同時開啟民眾與藝術共樂的場所。
在視覺展覽館內,除了有7個可靈活規劃的靜態展覽空間,提供全國及在地藝術創作展示空間之外,
也規劃1處文化創意商業空間,鼓勵文創產業進駐,引進生活藝術專賣店、專業書店及各種相關產業商店,
提供地方藝術家及藝術教育學生一個成果展示與販賣交流的互動空間,
也讓喜愛各種文創商品的民眾有一處尋寶的好地方。
藝術中心涵蓋800席多功能演藝廳和半戶外劇場,共有演藝廳、展覽館、藝術教育中心、圖書館等四棟建築,
其中圖書館是台灣首座藝術圖書館。
開放空間由三座主要量體之間的中介空間所形成。
半戶外薄膜屋頂創造了陰涼的微氣候,適合太極、土風舞、球賽轉播或歌仔戲等各式活動使用。
屋頂造型考量到各種天候狀況,諸如颱風、驟雨及夏季高溫。屋頂的大開口允許雨水進入下方的景觀水池;
地表熱氣亦可由此處上升,附帶引導新鮮氣流發生。
分別以木飾板及沖孔鐵板批覆的800席多功能演藝廳與小型音樂排練室,
為本案最主要的使用空間。
演藝廳設計成一個包被於X型清水混凝土立面中的木盒,成為半戶外空間的視覺及空間焦點。
建築設計經競圖,最終由張瑪龍建築師事務所、行板設計顧問公司(陳玉霖建築師事務所)、
荷蘭de Architekten Cie事務所團隊獲得首獎。於2008年12月5日動土。
演藝廳於2012年3月23日以紙風車劇團的表演開幕啟用。
2012年4月22日藝術圖書館啟用,2012年5月23日展覽館啟用,
全區分為三階段啟用。
該中心與大東公園建構成完整的文化園區,並成為鳳山區文化交流平台。
且與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高雄市文化中心與愛河博物館群等藝文軸線,形成完整的藝文網絡,
提升大高雄地區的文化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