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浮世」,語源出自佛教用語,十五世紀以後被解釋為塵世,俗世,
十六世紀以後則意謂妓院、歌舞伎等所有享樂的世界。
因為「浮世」 的日語讀法和「憂世」同音,都念做「UKIYO」,意指厭世,到了江戶時代中期,
浮世被曲解成有些嘲諷和不敬。加上江戶市民生活圈的酒色財氣,「浮世」紛紛被指為風月歡場,
所以專門描繪市民歡樂的庶民版畫,就被冠上了「浮世」。
期間也有主題之別稱「役者繪」、「相撲繪」、「武者繪」、「名所繪」、「美人畫」等等,
也有根據版印技法稱「浮繪」、「丹繪」、「漆繪」、「紅摺繪」、「錦繪」等,
只有錦繪一詞通行最久,浮世繪則為現代人的定稱。
浮世繪藝術的奠基人物被公認為菱川師宣出生于刺繡工匠家庭,也是一個畫坊的師傅,
他的大量作品,主要是文學書籍的插圖,如頗負盛名的《伽羅枕》和《好色一代男》。
這種與中國宋元以來書籍插圖十分相似的藝朮形式,即是浮世繪的初級階段。為了滿足讀者的需要,
師宣繪制了一些單頁的版畫作品,進而將多張單頁版畫裝訂在一起,如同連環畫一樣。
這種嘗試不僅丰富了浮世繪的表現形式,
而且為浮世繪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類型鋪平了道路。
1765年,鈴木春信開創了多色版畫,從此「錦繪」誕生了。
於是,諸多流派逐漸形成,浮世繪開始蓬勃發展。
鈴木春信的作品對於同時代的浮世繪畫師有著十分廣泛的影響,
包括北尾派、勝川派、歌川派等流派。
這些流派的開創之祖分別是:北尾重政、勝川春潮、歌川豐春。
說到浮世繪的名家,想必大家腦中首先浮現的是葛飾北齋、喜多川歌磨、東洲齋寫樂。
但是他們並不屬於任何派別,他們用自己的獨特表現各自開創了一種派系風格。
江戶時代中期到後期形成巨大勢力的是歌川派之祖歌川豐春。
歌川豐春的首位弟子歌川豐國的大幅「役者繪」不斷地獲得高度評價。
除此之外,他對美人畫的造詣也很深,他畫出了表情豐富、生命力十足的女性姿態。
在美人畫出名的喜多川歌磨去世後,歌川豐國被稱為「美人畫達人」。
古代的日本人文化水平有限,不可能像今天這樣順利暢達地閲讀情色文學,
不過,下層人亦有自己的情色枕邊書—春宮畫。
這在今天讓人頗不好意思的作品,在當時可是日本新娘們重要的陪嫁。
日本的浮世繪大師,個個都是春宮畫高手,鈴木春信就是其中之一。
他春畫作品主要有《風流艷色小豆人》、《風流閨室八景》、《蕩女鑒鏡圖》等三個系列。
在這當中,屬《風流艷色小豆人》最有趣。
小豆人本是常人一個,因誤食了仙藥身體縮小,他並沒有為此懊惱,反倒借身體變小的便利,
潛藏在別人的窗帘後,床幃下,偷窺男女翻雲覆雨。
鈴木春信的作品極有情趣,融進了不少中日典故。
《琴柱落雁》一圖中,美貌的少年男女坐在古箏前,少女的雙手雖停留在琴上,
心卻已然落在了少男心上,她大膽地親吻他,而他的手也不動聲色地伸到了少女的和服裡。
整個畫面充滿了情欲,卻因為落筆自然大方,讓人沒有半點猥褻之感,
這剛好映射出日本人對男歡女愛的態度。
喜多川歌呂是浮世繪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作品吸收了其它浮世繪作家的長處,
以人稱 大首繪的表現形態把浮世繪藝術推上了一個高峰。
喜多川擅長以准确的線條和單純的色塊描繪女性的官能美,刻畫女性的心理活動,
以充滿裝飾意味的紋樣組合與色彩韻律,營造出一個极具魅力和誘惑力的女性世界。
他筆下的女性多是妓女和歌舞伎,因而時常帶有一些色情暗示。
他的著名作品《婦人相學拾體》、《歌撰戀之部》、《青樓十二刻》中的女性雙眼欲睜還倦,
朱唇似綻似閉,那種旖靡、朦朧的神情,成為浮世繪中古典美女的經典模式。
順便一提的是,春宮圖是浮世繪中非常突出的內容,重要的浮世繪畫家中很少未畫過春宮圖的。
除了喜多川之外,還有葛飾北齋《手段之玉門》、《春色內臥間》、《和合神》,胜川春潮《十二好花乃姿》,
鳥居清長《色道十二番》、《風流袖之卷》,西川佑信《春宵祕戲圖》,
以及鈴木春信、富岡永洗、北屬重政、五渡亭國貞、初代丰國等人的許多春宮圖,
都是浮世繪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浮世繪版畫於18世紀下半葉散發出萬丈光芒是空前絕後的黃金時代,
各家名品傾巢而出,透過美人畫與役者繪,甚至於春畫,
滿足了江戶人視覺感官,以及貪得無厭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