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400.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

水底寮自清初已見拓植,開拓此地的有陳家、梁家、趙家等家族,古厝群,即由這些家族先祖所建年代,

從七、八十年代到一百餘年不等。

過古厝巡禮,我們不僅可欣賞到民間工藝的豐富性,更可發掘其時代背景、

自然條件、人文環境、社會文化、構造方法、材料應用…等。

DSC00396.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06.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21.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

水底寮,原寫為水底藔,是屏東縣枋寮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枋寮中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太源村西南端、東海村東南端、天時村西半部、地利村不含西北端、人和村

不含最西端及最東端、新龍村東北部建興路以北番子崙排水以南地區及東南端。

 

DSC00398.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399.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

 

水底寮地區位處省道台1線、台17線的交會點,

是傳統上南台灣前往恆春半島及台東地區的必經要地。

 

DSC00446.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45.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

 

 

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水底寮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水底藔庄」,隸屬於港東下里。

該庄西北與北旗尾庄為鄰,北與大響營庄為鄰,東北與新開庄為鄰,東及東南與內藔庄為鄰,

南邊為枋藔庄,西南邊及西邊為番仔崙庄

 

DSC00400.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01.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02.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03.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04.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

 

明治三十四年(1901) 11月,全台設置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恆春廳。

明治四十二年(1909)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改隸屬於阿緱廳。

正九年(1920) ,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水底寮」大字,隸屬於高雄州潮州郡枋寮庄

 

 DSC00405.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47.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19.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17.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18.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

 

戰後枋寮庄改制為枋寮鄉,隸屬於高雄縣,大字亦改制為村。

1950年高、屏分治,枋寮鄉改隸屬於屏東縣。

 

 

位於成功路的陳家古厝,為二進式合院格局,門前設「德星堂」院門,

 一進「金萬發」門廳,二進「聚德堂」為正廳,形制仍清晰可見。

外部院牆雖有損毀,但內部空間仍維繫舊制,右外側有一幢荒廢崩塌的洋樓,

 據稱曾為基督教長老教會於水地寮傳教之始。

 

 DSC00407.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15.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16.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

 

「德星堂」院門裙堵與對看堵仍留有精緻白灰泥塑圖樣,

院牆上採綠釉瓶欄裝飾,規格式樣講究。

DSC00420.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08.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09.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

 

一進門廳面寬七開間,正門門額上有「金萬發」商號,

簷下水車堵均有色彩鮮豔的圖飾,左右次間窗楣上均有書卷泥塑裝飾,

簷廊以磚砌圓拱,台度下採石砌白灰泥飾,斗子砌牆體,左右護龍馬背墜飾,有別於其他「亂石砌」的古厝。

DSC00412.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10.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13.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

 

地利村的陳家古厝,為二進式形制,曾於大正14年(1925)重修,左右護龍仍維持居家功能。

對照昔日的照片,亂石砌的圍牆及門樓似乎於近年有修繕的樣子……..

DSC00423.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14.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22.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DSC00411.JPG - 水底寮  陳家古厝

 

枋寮「水底寮古厝群」有林氏、柯氏、趙氏、李氏、陳氏等古厝,

 

 其中以「柯家古厝」的工構、機能保存最為完整,

 

而陳氏宗族保有的厝群(合院、洋樓)分布則最廣

面積也屬最大。

 

(部分資料引用自  :  319  旅行事誌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