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開始種紅豆,始於民國50年,萬丹鄉民正式田間試種成功,當時播種的紅豆是台灣的原生種,
種原來自嘉義阿里山上的在來種紅豆,不到三年萬丹地區二期稻作後的裡作,田間經濟作物,由花麗豆、
十石(黃豆)、地瓜,改種紅豆,因產量高,產質優,適於糕餅內餡,商機大,
加上蓬萊米取代在來米,生長日數縮短,裡作期間長,更加適於種植紅豆,
後來商人外銷紅豆到日本,引來屏東縣各鄉鎮種植紅豆的風潮,甚至高雄縣大寮鄉美濃地區,北至台南多有人種植,
但論單位面積產量和生產面積,就以萬丹最多,產質也最好,深得商人和日本的喜愛,
因萬丹土質肥沃,風和日麗,水源充沛,秋冬日照充足,紅豆顆粒飽滿不空心,煮起來紅豆香味濃溢,
質感酥鬆,從此紅豆變成萬丹的鄉土產業。
屏東萬丹鄉內栽種紅豆面積有2000公頃,產量居全國之冠,品質更是世界排名第二,著實為台灣之光。
每年年底是紅豆採收的季節,萬丹紅豆由於土壤氣候得天獨厚,所生產之紅豆皮薄、豆粒飽滿有光澤、易熟,
品質優風味獨特,煮起來非常的鬆軟,口感非常的好,做成各種料理都非常適合。
紅豆(Vigna angularis L.)又名小豆、赤小豆,原產於中國,屬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台灣自民國60年,高屏、嘉南地區種植的紅豆曾多達一萬多公頃,品質與顏色媲美日本紅豆。
在外銷日本成功後,其栽培面積劇增且多集中於高屏地區,民國67年最高達19,600公頃,
此後由於受中國大陸紅豆外 銷日本的影響,臺灣紅豆外銷量已日趨減少,
至今已無外銷。
紅豆目前為採關稅配額進口作物,
產區以屏東、台南二縣為主,高雄及嘉義二縣居次。
台灣紅豆以秋冬作或秋作栽培為主。
現有育成品種計有高雄選1號、高雄2、3、5、6、7、8號共6個品種,
目前以高雄5號、6號、7、8號為主要栽培品種。
其品種特性如下:高雄5號百粒重約14.1公克,種子外觀品質佳,中抗白粉病。
高雄6號百粒重為15.2公克,種皮鮮紅,品質佳,中抗白粉病,可利用機械收穫,公頃產量可達 3000公斤,
加工適合性及豆餡品質均佳,頗符合消費者與加工業者需求。
高雄7號百粒重約15.1~17.7公克,公頃產量為2,124~3,034公斤。
高雄8號百粒重約公克 ,公頃產量比起目前的高雄7、8號多出5%到10%,且種粒鮮紅、種皮薄、硬粒少,
適合加工製餡,而田間 白粉病、薊馬發生率也較低,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紅豆對土壤的適應性雖廣,一般以保水力較強,且含磷、鉀、鈣、富腐植質且排水容易的壤土
或砂質土壤pH6.5~7最佳﹔過於鹹性或酸性土壤均不適宜栽培。
紅豆不耐淹水,如連續幾天陰雨,土壤過於潮濕時則生育轉劣。
一般以水旱田輪作栽培方式時,紅豆的產量較佳。
紅豆不耐低溫,易受寒流或霜為害,東北季風強盛的西部沿海鄉鎮亦不適宜種植。
目前雲嘉南地區之紅豆栽培,因受前作物的影響,多採整地作畦栽培方式進行播種,
其所需種子量每分地約5~6公斤。
高屏地區不少農民採稻田後作不整地栽培方式種植紅豆。
為求高產及莢果離地面位置較高,以利於機械採收,栽培密度宜保持每平方公尺50株左右。
2006年萬丹郭鄉長寶聯先生,鑑於農民休耕種田青,導致對土地的二次傷害,
在郭鄉長的積極推動下,以近年來發展頗受外界注目的『萬丹紅豆』為主軸,
運用紅豆的衍生商品來舉辦『屏東萬丹紅豆』系列活動。
並在地方企業支持及全鄉居民的認同下,從2006年到2012年逐年興辦,
展開紅豆文化節活動,推廣紅豆相關產業與製品,以城鄉特殊新風貌呈現,並結合當地特有文化,
紅豆餅伴手禮,舉辦『屏東縣萬丹鄉紅豆饗宴產業文化活動』,
達到地方各項產業永續經營之效益。
從沒有注意過有關紅豆的生長情況,第一眼看到這一般的田野也沒有特別去留意;
後來知道是紅豆田,才停駐下來欣賞那一片廣衾的田野……..
而其顏色也是隨著生長期的不同而有差異,有些深綠、有些已開始轉黃,
有一些則已是收成之後的枯槁,
為田野點綴上不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