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735.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美濃舊稱為『彌濃』,其地名之由來,有一說為,美濃地方過去的先住民是曹族四社之一『美壟族』的分布之地。

或有可能取自平埔族『瀰力社』與溪名『荖濃溪』,各取一字併成地名。

清雍正十三年,有林姓兄弟來此開墾,籌建土地伯公廟,其開基碑文上有「瀰濃」等字樣,

後定庄名為「瀰濃」,意謂該地以水為源,汲用不息之意。

DSC02734.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DSC02735.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乙未割台之後,在台日本人因懷念山明水秀的故里美濃,遂將「瀰濃」改稱之為「美濃」。

舊名「瀰濃」早於《雍正臺灣輿圖》,已記載「彌濃山」一名。

一說「瀰濃」出於原住民平埔族薩羅亞族的稱謂「Melang」。

早期鎮民多務農種植菸葉,所以在當地發展出特殊的煙樓建築與文化。

DSC02733.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DSC02737.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DSC02736.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乾隆元年(1736),客家墾民先建庄於美濃山脈下方、美濃溪北畔的瀰濃庄為始;

在十餘年間,由屏東地區紛湧北進的墾民,陸續拓墾十個大庄與十個小庄,分佈在現今美濃鎮 184

縣道以北的平原,與翻越美濃山脈,茶頂山脈的楠梓仙(杉林鄉之月美、月眉、崁頂、新庄)

與新民庄(六龜鄉之新寮、新威),

 

成為乾隆年間以後六堆社群中最大的墾殖區。

DSC02738.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夥房」的組成是,廳堂正中央(即祖堂),兩側為正身,增建時由兩翼向前延伸,

有如東西廂房一樣成為一個ㄈ字或ㄇ字,ㄩ字或 形的建築,正廳前面則是天井或寬廣的前庭,前庭外再有一口池塘,

亦即(推窗可見稻浪翻風,荷塘蛙聲起落,前庭寬廣,眉宇高軒,寓自然與人倫,

1381968575-3842137574_n.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當年美濃最熱鬧的街,就屬永安老街,

現在的永安街上,還留有一間典雅古樸的紅磚門樓古厝,也是菸葉大王林春雨的住宅,

古厝外觀雖無華麗門面,但赭紅色的紅磚門,卻流露著古城的浪漫色彩,

似乎向遊客說明美濃菸葉的更替興衰……..

1381968560-1806801920_n.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1381968589-3871341343_n.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1381968533-4017649147_n.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1381968595-4163068257_n.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林春雨故居在永安老街所剩不多的傳統建築中,相當顯眼,赭紅色的門樓至今保存完整,

三合院裡依舊是整潔雜草不生,可見後代對這古厝維護有加。

lp015-ph175.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美濃菸草大王林春雨早年投入菸葉生產,曾擁有十棟之多的菸樓,堪稱是當時的美濃首富,

在全盛時期,他曾擁有十六甲的菸田。林氏門樓至今保存的仍算完整,赭紅色調流露的古樸典雅,

依稀可看出當年豪門低調但家族興旺的氣勢。

DSC02753.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美濃當地人將現高美大橋北端高美路旁山峰,南邊的山叫「龜山」,北邊的綿延山稱為「蛇山」,

也就是美濃人稱的「獅形山」。

獅山因形似側臥的獅子而得名,西、南方分由楠梓仙溪、荖濃溪與隘寮溪連成玉帶,擁抱山前萬傾平疇綠野,

孕育出成千上萬誠懇、樸實、勤耕、苦讀的子民,而蔚成有情有義的民風,

兩百餘年來一直都是地靈人傑,物阜民豐所在。

DSC02754.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記得曾在文獻資料中得知獅山里有一張家古厝,便前往探訪。

好不容易找到一座,卻不認為文獻上大力推崇的傳統建築;

也許已經拆除吧?

 

DSC02755.JPG - 美濃地區傳統民居

 

自清代建立起來的傳統聚落、歷史性建築、日治私人資本三五公司開鑿水圳,

戰後形成的夥房、菸樓,都搭配著田野山水的文化地景,都是美濃極為重要的文化空間資產。

美濃傳統房屋大多是以『三合院』與『四合院』房子為主,

不過近年來,因為社會的變遷,部分己改建為現代樓房。

因此目前美濃的傳統建築已在慢慢的消失中!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