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7844.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

霧峰舊稱「阿罩霧」,一說為出自平埔族貓羅社所居之地的原住民族阿罩霧社(Ataabu社,或譯阿他霧社);

另說則為此地東半部山區經常煙霧繚繞,因而得名。

乾隆年間,此地始設「貓羅新莊」。

而根據伊能嘉矩的考證,自清領時期,就出現霧峰一名,作為阿罩霧的雅稱。

DSC07834.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DSC07835.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

霧峰地區自古為為平埔洪雅族貓羅社(Bnauro)、Ataabu社與泰雅族賽考列克群的聚居地。

明鄭時期隸屬於天興縣,清康熙時期,隸屬於台灣府諸羅縣,雍正初年,為彰化縣貓羅堡轄區範圍,

開始有漢人沿大肚溪至溪東開發柳樹湳。

由此看見,柳樹湳的開發之早……

DSC07848.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DSC07849.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DSC07846.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

早期在漢人入墾時,多以私設埤圳維持農田灌溉,因霧峰水利發達,所以農業豐富。

乾隆三十年間(1765),大墾戶吳洛(墾號「吳伯榮」)修建萬斗六圳,引烏溪灌溉約一千餘甲田園。

道光十八年(1838),霧峰林家林定邦修建『阿罩霧圳』(今霧峰圳),後因開墾土地面積逐漸擴增,

就將其他埤圳,如『番仔圳』、『丁台圳』、『南勢圳』等合併為中型水圳。

DSC07836.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

由於設施的完備,伴著促進商業興盛的土地『墾戶制度』,移民耕墾勤奮,於是中部米產數量大增,

成為當時臺灣最大米倉。

DSC07844.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DSC07845.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

柳樹湳據說是因為以前這裡種了許多柳樹,加上當地土質鬆軟而得此名:

「湳地」指的就是泥濘多水的泥沼地。

現在則因為位處霧峰之南,故又稱之為南柳地區……

DSC07840.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DSC07838.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

乾隆時期,柳樹湳與今大里市的大里杙、涼傘樹、內新庄合稱四大庄。

由此也可見柳樹湳地區,其實跟大里的關係也頗有淵源…….

雍正乾隆年間,大量移民自大陸湧入,沿大肚溪進墾,並溯大里溪而上。

由於這兒交通方便,加上移民的勤勞,使得大里杙很快的成為台中盆地上最富庶的地區,紮下日後繁榮發展的基礎。

DSC07842.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DSC07843.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

移民初至大里杙時,由於原住民仍有侵略習性,移民遂在「塗城」設置隘寮,並築構土牆以禦原住民攻擊,

故「番仔寮」、「塗城」等舊有地名,皆與防番有關。

當年的移民之中,以來自褔建漳州的人數最為眾多,其中又以林姓更為人多勢眾,

最有名的當屬抗清義士「林爽文」,由於不滿清廷魚肉鄉民,故組織台灣「天地會」,展開反清活動。

DSC07839.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

而名聲響亮的「霧峰林家」,原為大里林家其中一支流,因林爽文事件,方舉家遷至霧峰,

其根源也是在大里。

林爽文之亂平息之後,大里杙街市再次開始漸漸發展,

清道光十二年(1832)並將柳樹湳汛移駐此地。

DSC07847.JPG - 霧峰  南柳  林恭寬墓

由於入墾大里一帶的林姓多支,加上墓碑上記載不明,文獻資料亦蒐尋不著;

因此無法確認這座位於霧峰南柳的這座古墓其淵源……..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