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803.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大甲地區昔日為平埔族道卡斯 (Taokas) 族居住、游獵、田耕之所。

以鐵砧山分界,東面是大甲東社,西面是大甲西社。

漢人移入本地以後,開始習慣以Taokas來稱呼本地。「大甲」便是由此音譯而來。

 

DSC05799.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DSC05800.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清雍正九年 (西元1731) ,大甲西社蕃林武力叛亂,十年被清廷敉平。

因而大甲西社遂改稱為德化社。這一年,始正式分割大甲溪以北至雞籠劃為轄區,專歸淡水同知管理;

大甲是淡水廳管轄的南界,等於說當年過了大甲,即是進入了台灣北部。

 

清道光七年 (1827),大甲人口驟增,車馬輻輳,紳民發起捐建大甲城

同年,將竹塹 (今新竹) 營守備移駐大甲,大甲設有守備、千總、把總衙門各一座,竹塹以南、彰化以北

全歸大甲守備節制,彰顯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DSC05801.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802.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顯妣諡  蓁蓁朱媽汪孺人之墓 )

 

大甲社古為蓬山八社之一,原本分為東、西兩大部落,東社在今日大甲鎮外大甲東(即外埔鄉)附近一帶,

另一西社則是在今日大甲鎮內番子寮附近,外來之漢人移民則分別將其稱之為「大甲東社」及「大甲西社」。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此地開始由福客兩族移民建立起一雜居之小小街肆。

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左右,以此地為中心,由大甲西社發動平埔族之騷動,使當時移民之移殖事業蒙受頗大

之打擊,翌年此騷動逐漸平息之後,大甲西社便被改稱為「德化社」,

而「大甲」之社名於是專指原「大甲東社」而言。

 

大甲東社址位於今外埔區大甲東、馬鳴埔附近,雍正9年(1731),大甲西社林武力之役,該社配合清廷救平,

而成為今日大甲地名之濫殤。

 

DSC05803.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804.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792.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顯考  水泉劉公墓)

大甲第一公墓鄰近高速公路旁,昔稱大埔,應是大甲古墓較集中的地區;

另於大安高工附近的鐵砧山下也有一片公墓;該區則多是日治時期昭和年代以後所建,相對地古墓較少…….

謹將踏查結果分享於後。

 

DSC05805.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806.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807.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顯妣  閨名滿娘  賴媽卓氏之墓)

 

DSC05821.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823.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822.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顯祖考 號雲騰  楊公之佳城 )

DSC05824.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道光十九年  清顯祖考  諡沈公阿九  天山  父子墓 )

 

DSC05793.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797.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794.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796.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795.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798.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顯祖妣  號 守檢梁媽黃氏之墓 南四大房仝立)

( PS : 不知與大甲頂店梁宅有關嗎 ?)

DSC05825.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826.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顯祖考  鄉飲大宿賢仁 柯公清丑 之佳城 )

DSC05829.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828.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830.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同治辛未年  皇清顯祖妣  待誥諡  順儉陳媽石氏孺人墓 )

DSC05832.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DSC05831.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光緒四年  顯祖妣  淑靜吳媽  林太夫人  )


DSC05833.JPG - 大甲地區古墓踏查

(妣 王媽龔士墓 )

(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