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777.JPG - 大甲  日南田野

大甲在漢人移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TAOKAS)居住、游獵、田耕之所。

當時在大甲附近的平埔族稱為崩山(蓬山)八社(即大甲至苑裡溪一帶的平埔番社);在大甲地區者有大甲東

(今馬鳴埔)、大甲西(今義和里、德化里)、雙寮(建興里)、日南(日南里)等四個分社。

 

DSC05778.JPG - 大甲  日南田野

明鄭時期曾在本地設通事,並實施軍屯。

清領臺灣後,漢人逐漸進入本區墾殖,尤以康熙40 年(1701)以後,漢人大規模移入,官方亦有軍事駐防,

加上大安港港埠商業往來興盛,本區乃逐漸形成小市街。

DSC05779.JPG - 大甲  日南田野

以大甲區約58.5平方公里的行政範圍來看,其行政區域大致呈丁字型,但通常以大安溪為界,

而將大甲區自然的區分為上橫下直,名為溪北、溪南的兩個地區( 或概稱日南、大甲)。

DSC05780.JPG - 大甲  日南田野DSC05781.JPG - 大甲  日南田野

溪北地區因與苑裡鎮相近,互動較強,與溪南地區反而因大安溪的廣大河床橫亙其間,影響兩地的聯繫甚鉅。

相對來看,溪南地區則因大安、大甲兩溪河川的框限,因而與大安區及外埔區之聯繫互動,更較溪北地區便利。

甚者,溪南與大安區之間並無明顯之地理疆界足以辨識其行政範圍,因此無論在空間景觀上或日常生活上均不易劃分。

DSC05789.JPG - 大甲  日南田野DSC05790.JPG - 大甲  日南田野DSC05791.JPG - 大甲  日南田野

溪南地區與外埔區間雖有台地地形可為疆界之識別,但區分亦不甚清楚;

外埔區的大甲東、內水尾等地區亦多以大甲市街為日常生活之中心。

DSC05787.JPG - 大甲  日南田野DSC05788.JPG - 大甲  日南田野

 

簡言之,大甲區(或大甲地區)雖因地理區位與環境的差異可概分為溪北與溪南兩個在區位條件、

社區日常生活圈、甚至土地使用、社經特性上均有顯著差異。

DSC05783.JPG - 大甲  日南田野DSC05785.JPG - 大甲  日南田野

大甲除了與后里台地相接之丘陵地區外,其餘皆為大安、大甲兩溪的沖積平原。

整個沖積平原由東南向西北緩降。

DSC05782.JPG - 大甲  日南田野DSC05786.JPG - 大甲  日南田野

在此平原上,除兩條主要河川外,並有不少大小河川及人工開鑿的溝渠,引兩溪水源作農業灌溉之用。

沖積平原的土壤係由砂礫及黏土所組成的沖積土;

肥沃的土壤,加上豐沛的水源,形成了大甲優越的農作條件及稻米文化基礎。

DSC05784.JPG - 大甲  日南田野

在大安溪橋旁偶見一大片綠油油的田野,

忍不住停下了腳步,漫步走近那一片田畦之間。

田野之後正是鐵砧山朦朧的身影。

對照這地圖,知道這個地方叫做九張犁…….

位於大安溪的北岸,一般俗稱的溪北。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