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量的美人圖之外,浮世繪作品的題材還包括市井生活、戲劇場面、山川風景甚至產品廣告。
其中風景畫的成就尤為突出,在這一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當屬葛飾北齋。
活躍于1778至1830年間的葛飾北齋自稱“畫狂“,與其它浮世繪畫家相比,他很早就表現出獨立的自我意識,
他從35歲(1814)開始陸續出版名為《北齋漫畫》的個人畫集,到他去世時已出版13冊,收錄作品近3000幅,
這在古代畫家中是非常罕見的。
葛飾北齋在學習傳統美人畫的同時,還涉獵當時頗為新潮的西方銅板畫技法,
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風景畫,他的《富岳三十六景》、就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在這組繪畫中,北齋將荷蘭風景版畫的表現技法與日本名所繪的傳統趣味結合在一起,以前所未有的
新穎构圖和丰富的色彩運用,把一個夢幻般的風景世界展現在觀眾面前。
其中的《凱風快晴》尤為出色,以至于常被當作浮世繪甚至日本繪畫的標志性作品。
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1760-1849),本名中島時太郎,1760年生於江戶(現東京),
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師,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
他14歲學雕版印刷,18歲便和另一位浮世繪師勝川春章學畫,開始了自己漫長且多產的畫畫生涯——
但葛飾卻是等到了60歲以後才開始出名的。
1826年,為了配合當時的日本內地旅遊業的發展(多半也因為個人對富士山的情有獨鐘),北齋以富士山
不同角度的樣貌為題,創作了《富嶽三十六景》一系列的風景畫,因而遠近馳名,
其中以《赤富士》和《神奈川沖浪裏》最為知名。
北齋生於江戶東郊的葛飾村,是磨鏡師的養子。少年時在出租店當學徒工,經常四處奔走送書,
業餘學畫插圖,曾就學於勝川春章、俵屋宗理等畫師。
19歲開始發表作品,卒於90歲高齡,畢生留下的作品據推定約三萬五千幅。
葛飾北齋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傳說他一生遷居了93次,有著廣泛的生活經歷,
所以他的繪畫天地非常廣闊,題材十分豐富,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所不畫,尤其擅長描繪日本秀麗的山川景色
和人民的勞動生活與愛好。
他既善工筆,又善寫意。他既從勝川春章那裡學來了以工筆細緻地描繪人物的技巧,
又從俵屋宗理那裡學來了重彩渲染花草等自然景物的功力。
但他不局限於這些.而足不斷地吸收中國畫和西洋畫的藝術長處,使自己的繪畫表現手法多樣化,
或以工帶寫,或以寫帶工,或最墨淡彩相映成趣,或淡墨淡彩清新雋永,或濃彩色染渾厚有力,
顯示了獨特的藝術才能。
寬政7年(1795),號「北齋宗理」。寬政10年(1798),將「宗理」之號賜予門人琳斎宗二;自號北齋。
享和2年(1802),狂歌繪本《畫本東都遊》開始刊行。
文化2年(1805),始號葛飾北齋。文化7年(1810),號戴斗(たいと)。
文化9年(1812)秋,在名古屋牧墨僊府邸逗留。之後前往關西(大坂、和州吉野、紀州、伊勢等地)旅行。
文化11年(1814),《北齋漫畫》初編發刊。
文化14年(1817)春,在名古屋停留。10月5日,在名古屋西掛所(西本願寺別院)境內創作120畳大達摩半身像。
年底,前往大坂、伊勢、紀州、吉野等地旅行。此時,大坂春好斎北洲成為北齋門人。
嘉永2年4月18日(1849),在江戶淺草聖天町遍照院(淺草寺支寺院)內的臨時居所逝世。
享年90歲。
「富嶽三十六景」不僅是北齋的代表作,同時也是眾多描繪富士山作品中之翹楚,享有浮世繪版畫最高傑作的美譽。
初版只繪製36景,因為大受好評,所以葛飾北齋仍以《冨嶽三十六景》為題再追加10景,最終此系列共有46景。
此畫自古以來即與同一組版畫中的「凱風快晴」、「山下白雨」並稱為三大傳世名作,
更以“GreatWave”之名,成為世界最著名的浮世繪。
畫面上被梵谷喻為“鷲爪”的驚濤駭浪激起飛沫,即將吞噬小舟。
北齋把視點降低,彷彿自己在小舟中隨波翻騰,仰望浪頭及富士山,身歷其境地捕捉住整個場面。
將大自然排山倒海的逼人氣勢,抒發得淋漓盡致,
其絕妙之處,只可意會難以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