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多川歌麿( Kitagawa Utamaro , 1753-1806),是日本浮世繪最著名的大師之一。
生於江戶(今東京)農家,是「大首繪」的創始人,也就是有臉部特寫的半身胸像。
他對處於社會底層的歌舞伎、大坂貧妓充滿同情,並且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製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畫,
竭力探究女性內心深處的特有之美。
喜多川歌麿對世界美術史有重要的影嚮。
在喜多川歌磨死去僅6年的1812年,他的作品就出現在巴黎。
19世紀後半期,浮世繪被大量介紹到西方。當時西方的前衛畫家,如莫奈、高更、畢加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
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啓迪,推動著從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的繪畫運動,
而且在西方向現代主義文化的發展中發揮著廣泛的影響。
作為浮世繪美人畫家,喜多川歌麿直追鳥居清長。
他與當時的文學名人結交,以新的時代感覺,
在繪畫中追求合乎理想和社會風尚的美,對社會地位低下的歌舞伎乃至妓女也充滿同情。
他的畫以準確的線條和單純的色塊,描繪女性的官能美,刻畫女性的 婉約及哀怨 ……..
明和2年(1765)至文化3年(1806)。錦繪在此時期誕生。
因為畫曆(繪曆)在俳句詩人及愛好者間十分受歡迎,明和2年開始有了畫曆交換會的社交活動。
為因應這種大量需求,鈴木春信等人以多色印刷法發明了東錦繪,浮世繪文化正式邁入鼎盛期。
由於多色印刷法需反覆上色,因此開發出印刷時如何標記「見當(記號之意)」的技巧和方法,並且開始採
用能夠承受多次印刷的高品質紙張,例如以楮為原料的越前奉書紙、伊予柾紙、西野內紙等。
另外在產能及成本的考量下,原畫師(版下繪師)、雕版師(彫師)、刷版師(刷師,或寫做摺師)
的專業分工體制也在此時期確立。
此時期的人物繪畫風格也發生變化,由原本虛幻的人偶風格轉趨寫實。
安永年間(1772年—1780年),北尾重政寫實風格的美人畫大受好評。
勝川春章則將寫實風帶入稱為「役者繪」的歌舞伎肖像畫中。
之後著名的喜多川歌麿更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製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畫。
1792年至1793年左右,喜多川歌先後發表了他的成名作《婦人相學十體》系列和《婦女人相十品》系列,
這也是他一個時期的代表作。意在借題表現不同女性的表情與性格。
人物均以半身像形式出現,與此前的全身像形成鮮明對比。
1793年發表的《歌撰戀之部》系列是浮世繪美人畫的劃時代之作。
喜多川歌將通常的全身美人像構圖拉近至半身乃至頭像特寫,體態的描繪與技法的運用合乎社會時尚理想,
源遠流長的浮世繪美人畫被推向登峰造極的境地,這也是喜多川歌對浮世繪版畫的最偉大貢獻。
通過表情與動態的極細微差別表現不同女性的戀愛感覺,將大首繪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喜多川歌以袒露的細嫩肌膚,極力表現肉體的柔軟彈性和人物的細膩情感,色彩結構極為簡練,省略了間色繁複
的線條與背景,以單純平坦的套色手法渲染理想美人的表情、姿態與時代感。
在行雲流水般的線條和色彩間將理想化的性感女性形象表現得盡善盡美。
《青樓十二時》系列是喜多川歌表現吉原遊女生活細節的代表作。
除了系列形式之外,喜多川歌還在許多單幅版畫中以鏡子為道具,表現吉原遊女的日常生活情景,成為他作品的一大特點。
如《發結》、《姿見七人化裝》、《高島久》等,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遊女們梳粧打扮的姿態,
生動體現了喜多川歌對吉原生活的熟悉和觀察入微。
喜多川歌麿死後,
美人畫的主流轉變為溪齋英泉的情色風格。
18世紀末期是浮世繪版畫史上的黃金時代,原稿畫師大顯身手,雕印師們精工細作,
套色精美的浮世繪版畫風靡江戶地區乃至全日本。
喜多川歌麿堪稱大器晚成且後來居上,
將美人畫推向空前絕後的頂峰…….
238國語言數位翻譯公司:
提供翻譯論文等服務
電話: 02-2369-0932
Email: t77260931@gmail.com
LINE線上客服ID: 0989000581
PS: 點擊小房子會有優惠喔!!!
238國語言數位翻譯公司:
提供翻譯論文等服務
電話: 02-2369-0932
Email: t77260931@gmail.com
LINE線上客服ID: 0989000581
PS: 點擊小房子會有優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