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中國古代知名窯廠,北宋時期在汝州創辦,並以其生產地命名。
北宋晚期,原為民間生產印花青瓷的汝窯被壟斷為官窯,專為宮廷燒製御用瓷器,
因此汝窯包含汝官窯和汝民窯兩部分。
汝官窯燒製的時間短暫,不久後就毀於宋金戰火,所以汝瓷極為罕見。
南宋時期就有人感嘆其難得,後世更進一步將汝官窯列為北方青瓷之首、五大名窯之冠,
故今天多以汝窯作為汝官窯的代稱。
宋朝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帶來穩定的社會秩序。
農業生產力復甦、手工製造業開始蓬勃發展,尤其以陶瓷業為最,在宋王朝達到了巔峰。
在此背景下,陶瓷業競爭激烈,各名窯相繼活躍於舞台上,
而為因應皇族的需求,北宋皇宮選定技術精湛的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
由中央直權控制並派值官嚴格監製,民間不可使用。
其中汝窯以產地河南 (故稱汝州) 而聞名,而被譽為五大名窯之首的即是汝官窯,出土於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
而汝官窯燒製貢瓷的時間前後約為二十年,從宋哲宗元祐元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086~1106)。
南宋葉寘《坦齋筆衡》中記載:
「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
汝窯專為宮廷燒製御用瓷器,規定民間禁燒。傳世的汝窯瓷器不足百件,可見其珍貴…….
北宋汝窯之天青、卵青、粉青瓷器之典範,經常成為後代瓷器仿製作品的對象,
南宋官窯、元、明、清御窯等皆有仿製之作品,甚至影響部分高麗青瓷製作,其中又以清朝仿製為大,
乾隆便曾命唐英以汝窯為典範進行仿製。
汝窯更不只作為瓷器製作的榜樣,它的特色,尤其是開片的紋路,也影響了現代的建築。
一些傳統建築把冰裂紋加在門窗、椅背、欄杆上,這在台灣林本源園邸中可以看到。
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
在南宋時,汝窯瓷器已經非常稀有。
流傳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僅65件,其中台北故宮21件,北京故宮17件,上海博物館8件,
英國戴維中國藝術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窯瓷器的博物館不到十家。
汝窯之不凡在其釉色,釉色以天青為主要顏色,亦包含天藍、粉青、月白等色,
有「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的美譽…….
傳世的汝官窯瓷大多器表有紋片,無紋片者極少見。
汝瓷釉面的開片是在燒製過程中因為胎和釉的膨脹係數不一而出現的開裂紋片,
這本來屬於瑕疵,但在文人眼裡卻成了藝術效果,皇宮貴族也相當崇尚。
關於開片,文獻紀載∶「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
目前公布的汝窯傳世品中,無紋片的只有一件,即是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青瓷無紋水仙盆。
由於汝窯以瑪瑙作為釉料,所以不管是冰狀紋片、淺開片或白色短紋片等,皆為魚鱗狀開片,
沒有紋線較長的大開片,這是汝窯與其他瓷釉面開片不同的地方。
汝官窯施釉技法精湛,多採裹足支燒,支釘很小,因此有「芝麻支釘」之說,使器表和器底全施滿釉。
另外也有少數採用墊餅墊燒法,器表和器底均施釉,圈足底則露胎無釉。
支釘的多少因器形大小而定,多者五個,少者三個,
惟橢圓洗、海棠洗和水仙盆採用六支釘,四支釘者極為罕見。
汝窯瓷器的釉色風格獨具,它藍中帶綠,又微微閃現著淡粉色的光澤。
和宋朝的耀州窯、南宋官窯、龍泉青瓷截然不同。自從明清以來,即深受鑑賞家所注意。
無論是「天青色」、「雨過天青」或「淡青色」,都不足以形容實品的溫潤典雅。
同樣的,汝窯瓷器的品級,無論是釉表帶開片或是完美得一點紋路也沒有,
它在鑑賞家的心目中,始終是獨領風騷,足以視為青瓷的典範。
汝窯瓷器一般都較小,盤、洗、碗等口徑一般在10-16厘米之間,
超過20厘米的極其個別,超過30厘米的幾乎沒有,
故有「汝窯無大器」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