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賢里位於新北市,為面積65平方公里之三芝區的13里之一,因為地點特殊及文化面向豐富,
被行政院文建會選擇為重點社區之一,並取名為「共榮社區」。
八賢村舊名八連溪以溪名作為村名,
十七世紀初期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地區時已有Parian稱呼之漢人村落八連一詞或許與此有關。
另一說係因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有汀州府永定縣人江慶玉等八戶來此墾闢在溪谷間構屋而居,
因八戶相連故名之。
八連溪亦有「八佃溪」之稱。
可是在一張雍正13年(1735)的地契裡面有「小圭籠八連溪為界」的地名。(見大台北古契字二集P157)
由此可見前述說法不正確。
另外在康熙23年(1684年)福建通志「台灣府三縣圖」,首次出現「小雞籠」,
故八連溪地名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可能已經有在使用,只是沒標明。
八連溪發源於竹子山,上游有三條支流分別是茄冬坑、內柑宅和木屐寮,總長約10公里,
流域面積約13平方公里,流經圓山村、福德村、八賢村、埔頭村、古庄村五個村,
引用溪水灌溉的村則多了埔坪村和新庄村的一部份。
如果細分上、中、下游,則可從出海口到宋厝橋視為下游,從宋厝橋到賢德橋為中游,賢德橋以上則是上游。
由於三芝多雨的天氣,使的八連溪終年水流不斷,但也不是多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當乾隆、嘉慶之際,大量的漢人進入三芝地區的八連溪流域之後,
它的面貌也隨著開墾者的腳步,一步一步的改變著。
八賢村的住戶都是座落在北11公路(德賢路)的兩旁,
而這條路位於八連溪谷的上方,梯田則在下方的溪岸邊上……..
北十一公路(德賢路)1.8公里處,八連溪33號靠路旁,為一樓實心石牆二樓磚造,木造樓板及樓梯的樓房。
因地形關係二樓做一過水廊接34號,可知34、33號本為同一戶。
34號的石牆上可見兩個槍孔、壁磚排列整齊和36號西廂的山牆連為一體從外面看似為36號的護龍。
36號為一典型三合院,正廳舖大方形紅磚和石牆搭配的很有特色。
房屋建築在高地易守難攻盜匪不易侵犯,
從江家老宅上的槍孔可看出地勢的險要。
江家古厝又有「瓦厝邸」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