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978.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三芝昔稱小雞籠莊,因此舊名小基隆,清代與淡水、八里和石門同屬芝蘭三堡。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改地方制度時,將芝蘭三堡改為「淡 水郡」,並取舊堡名改莊名為「三芝莊」,

光復後廢郡,改莊為鄉而成「三芝鄉 」。

DSC04986.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三芝原為凱達格蘭平埔族原住民小雞籠社之分佈地(與基隆之大雞籠社對稱)。

17世紀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時,本鄉即Parian有漢人村落,目前之「八連」地名和溪名或許與此有關。

DSC04987.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康熙年間郁永河採硫台北時,尚有小雞籠社,而目 前原住民都已漢化,僅留下番社後、番仔崙、番婆林、錫板和社寮等地名。

清廷領台後漢人逐漸移墾台灣上部,三芝雖屬丘陵山區,但乾隆年間也漸開發……

DSC04985.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北新庄地區即今店子、興華二村。屬本鄉山區,是小基隆之外之第二大聚落。

雖位置偏僻但因處淡水、小基隆、北投和大屯山區交通中樞,處要衝的店仔村最早形成村街。

DSC04975.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DSC04976.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乾隆末年同安人盧姓由淡水芊蓁林來闢,人口漸層形成大姓。

同時陳姓也在龜仔山利用溪水開圳闢田而富甲一方,蘇、姚、洪三姓也開拓茶公坑一帶。

DSC04973.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DSC04974.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興華村是由田心仔和車埕二村合併而成。

車埕位店子街往北投路上而成街,與店仔街相對稱頂店,因牛車聚集而得名,乾隆中葉客家人許姓所闢。

道光年間閩粵分類械鬥,許姓棄家遷往關西,附近有山村百六戛,是杜姓發展的地區。

DSC04979.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DSC04982.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從北新庄前往北海福座的途中,路旁偶見一古墓。

經探視判斷也是燕樓李氏一族的祖墳……..

(PS : 這是已經走訪的第六座燕樓李家祖墳 )

DSC04980.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話說李氏開台祖李鼎成,生於清康雍年間,是福建泉州府同安縣馬巷十一都李厝鄉人。

乾隆十六年,帶著父親李榮道神位與妻子林耀娘渡海來台,登陸今日關渡,過著行醫躬耕的生活。

乾隆二十一年時,又帶著在台出生的兒子李臣春與李臣連,一家老小移居至滬尾竿蓁林,開始農耕生活,

為日後李氏一族在淡水的傳奇故事寫下序言。

DSC04977.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乾隆五十二年、五十五年,林耀娘與李鼎成先後仙逝。

乾隆五十七年,二世李臣春遷移至北投子一帶,並生四子,太平、長生、江中、山石,稱為四大房。

從此子孫繁衍,並逐步擴散分居至忠寮、林仔街等地,淡水人遂以忠寮李或燕樓李稱呼之。

DSC04983.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1860年(咸豐十年(1860) 光緒二十年(1894) 的三十多年間,燕樓李家分中文武科考者,高達10人,

例如監生李山石、貢生李花霖、武秀李火炎、1855年(光緒11)乙酉科,李祥奎(貽電)、李應東(宗炳)叔姪同榜,

分中武舉54名和42名,尤為美談,1891年(光緒17)辛卯李應辰(宗聘)高中文舉,與李宗炳武舉被譽「兄弟同舉」等等。

DSC04981.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人才輩出,文風鼎盛乃成淡水之望族。

對於淡水之開拓、文教貢獻宏大……

DSC04984.JPG - 三芝  店子  李媽莊太安人墓

此墓墓碑刻著 :

同治十三年季冬   清誥封太安人李媽莊氏墓   男四大房立

從其年代及子孫四大房看來,

應該就是李臣春的夫人吧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