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146.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已有 140幾年以上歷史的 屯山古聖廟-行忠堂 ,曾經歷多次的整修至今,是一以濟世救人為宗旨之古廟。

 

此廟位於淡水忠山里樁子林廟後設有大花園涼亭、八仙洞等,園內花木扶疏,植物種類繁多有教育功能之存在 

臨近山溪水源充沛是一遊山玩水好去處。

 

DSC05125.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26.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27.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園內發現有一乾隆年間之「旗竿」竿座題有「乾隆六十年乙卯科恩式貢元  黃登榜豎 ……」等字樣,

據說是由士林某人家所捐獻予廟方的 ……

 

DSC05144.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50.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44.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士林此地古時屬於芝蘭一堡,日本佔據台灣時則改稱為「士林庄」,隸屬於七星郡,在戰後併入大台北市範圍之內。

相傳此地於清康熙末年時,已陸續有原芝蘭二堡、唭哩岸之漳州、泉州漢人移民移入,並自原居於此之平埔族麻少翁社

取得此地,開始積極開墾附近之荒埔地,並取名為「八芝蘭林」。

 

DSC05123.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24.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28.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此地名之所以命名為「八芝蘭林」,原本應是譯自平埔族語,因當時平埔族人稱此地北方(約頂北投或北投一帶)

山地溫泉為「Pattsiran」,漢人直接音譯為「八芝蘭」,而後漢人再加上表示林野的「林」字,因此便合稱為「八芝蘭林」

Pattsiran-na)。

 

DSC05151.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29.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DSC05137.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之後,「八芝蘭林」逐漸簡化成「八芝林」或「芝蘭」,甚至因為近音轉訛而被寫為「霞林」或「下樹林」,

最後,基於此地文人眾多成林之意而定名為今日之「士林」。

 

DSC05138.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39.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41.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DSC05146.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47.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至於「士林」一地之發展,早在清康熙二年(1724),此地已有竹籬環圍,並建有十餘間小店鋪,名為「店仔街」;

雍正五年,業戶吳廷誥、曹朝昭、賴玉蒼等人倡建店屋,又因位於八芝蘭林市場附近,故稱之為「八芝蘭林街」;

乾隆六年十月,吳廷誥、曹朝昭、李應連、黃振文、張國瑞等人捐建神農宮於街界之後,

此時當地地名已普遍被簡稱為「八芝林」,至乾隆末年時,又再次改稱為「芝蘭街」。

 

DSC05148.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42.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清咸豐元年,發生漳泉人分類械鬥事件,此地街市亦慘遭泉人焚燬殆盡,

故於咸豐九年十月,重新在較南方之基隆河岸船仔頭庄,建立起一新市街,名為「芝蘭新街」,

至於舊市街則習慣稱之為「舊街」或「士林街」。

 

DSC05130.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32.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芝山岩原本是八芝蘭富豪黃善的土地。乾隆十六年(1751)黃善過世後,家族黃澄清由福建漳州府平和縣

來台省親,並從漳州帶來開漳聖王的香火。

當時黃家大廳沒有供奉神像,所以黃澄清把香火奉祀在大廳,早晚燒香祭拜。

 

DSC05136.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DSC05133.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過沒多久,芝山岩附近的田園果物、稻作發生嚴重的病蟲害,一時找不到適當的驅蟲方法。

有一天,無奈之餘黃善的妻子燒香對開漳聖王的香火祈求,請開漳聖王協助驅除蟲害。

後來連續三天晚上附近的田園發現點點火光,不久之後蟲害全部消滅,八芝蘭的人稱這點點火光為「神火」。

後來附近湳雅、三角埔的田地也發生同樣的蟲害,當地居民得知芝山岩居民滅蟲害的方法,便到黃家祈求,

並借香火鑾駕繞境,不久農地也出現神火,蟲害消滅,

 

傳開來後八芝蘭地方人士更加信仰開漳聖王。

 

DSC05135.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有一晚,黃善之妻夢見開漳聖王顯靈說:「妳一家人遷到石角山麓,把我奉祀在芝山岩這裡。」

後來,黃善妻子按照指示把原來芝山岩的家拆除改建一座小祠,並請名匠雕刻一尊開漳聖王神像安置於此。

開始奉祀,這是距今約二百五十年前的事,小祠位於芝山岩西畔。

 

DSC05152.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之後再由獻地主黃國聘、黃文欣二人及建廟功德者吳廷誥、吳慶三、吳德崇及諸善信鳩資合力開始著手籌建廟宇,

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125日開工建廟,乾隆二十九4月完工。

南向二廟,一在東畔崇祀觀世音佛祖,即以芝山巖為寺名;一在西畔崇祀開漳聖王,

新廟竣工,廟貌森嚴,英靈赫奕,感信神庇福蔭,靈佑斯民,即以惠濟宮為名。

 

DSC05131.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士林區的蘭雅里(舊稱湳雅) ,因開墾早、農業發達,而出現不少大家士族,如施姓、黃姓與魏姓,

因而以古厝聞名,如蘭雅黃厝、德行施厝。

湳雅黃厝曾為地方上的大戶人家之一,至今傳統的三合院式古厝,仍完整的保存著 …….

 

DSC05153.JPG - 淡水  黃登榜貢元  石旗竿

 

這旗竿的主人應該即出身湳雅黃厝; 亦即大戶黃善之後;

此一石旗竿,年代相當古老,上有鵬程萬里的字樣;

在台灣可說是相當罕見珍貴的。

 

可惜台灣通志稿上,

並無對應人物的相關資料…….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