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東村民以蔡姓為主,先祖自宋元在此落腳以來,村莊的歷史已有700年之多,自古這裡有海濱鄒魯之稱。
早在明代就孕育出蔡纘、蔡鼎等名聞遐邇的俊賢。
晉江青陽鎮,原是蔡、孫、趙、林、李、莊六姓共同村莊,
唐開元年間,泉州設市舶司,晉江沿海各地商賈常來常往,為給商人肩提供方便,青陽蔡厚第7代裔孫,
在青陽設立五間店面,因此青陽最初名五店市。
隨著海運和商業發達,五店市發展成青陽鎮,1950年泉州改市,晉江縣治遷移到青陽,
20世紀90年代,晉江縣又改市,昔日之店市,成為一個繁華的新型城市。
唐懿宗咸通年間,蔡輝從莆田遷居青陽。宋代,青陽蔡姓10代裔孫蔡次傅,官居寶謨大學士。
歷代從青陽直接分居繁衍到外地及臺灣的蔡姓族親,分居近一百個村落。
塘東派蔡姓鄉親,就是青陽蔡姓的先輩分居晉江金井塘東村的。
蔡纘是明嘉靖十年舉人,由推官、同知升任湖廣長沙知府,補授臨安知府,為官勤勉,政績可觀,
嘉靖二十年(辛丑年)全國官員考績時,從419名考選者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一。
當時的泉州府官員很為地方上出了這個名宦而驕傲,特地在塘東村樹立一個用石材築成圓拱門形辛丑部元牌坊,
幾百年過去了,這座牌坊還保存完好,村人稱之為轅門腳。
蔡纘,字丕承,號海東,明嘉靖十年(1531)舉人,由同知升任湖廣長沙知府,補授雲南臨安知府,誥贈中憲大夫。
嘉靖二十年部試(考績)第一。嘉靖廿七年(1548)年始建塘東蔡氏族譜,溯本源,嗣昭穆,晰宗支,世系分明。
蔡鼎(1588—1655),字可挹,號無能,明末著名理學家。
少有遠志,常以經世自任,潛心於《易》學。其學上承宋代程朱理學,下及明代晉江蔡清、陳紫峰諸大儒的學説,
著有《易蔡集解》十卷50萬言,闡其秉聖人之心以醫世之志,多發前人所未發。
嘗遊京師,見朝政腐敗,邊防鬆弛,感慨殊深。薊遼督師孫承宗識其才,特聘為山海關閣部參謀,多所讚畫。
天啟六年,皇帝賜他為白衣參軍。
因上疏條陳閹監魏忠賢罪行,觸怒當軸,遂微服潛行,南歸故里,在卓望山西資岩下築室讀書。
未幾,崇禎皇帝即位,魏黨受到懲治。崇禎帝繪像訪求,命無能復職。無能知時局難以挽回,辭不拜命。
帝賜茶,稱為蔡布衣,旋回歸故里。
明亡,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帝位,改元隆武,拜漳浦黃道周為相,
道周力薦無能可用,帝馳詔三聘,拜為左軍之師。
時南明小朝廷靠地方武裝鄭芝龍支援,但鄭氏跋扈,文武不和,無能見事無可為,遂拜辭,隱居卓岩著書講學。
清順治十二年(1855),無能卒于家。
其族人及門生為建祠于卓岩南麓大石佛寺西側,
額題:無能蔡先生祠……
緊挨著轅門腳的一棟古厝就是蔡纘、蔡鼎的故居,經歷代修葺,至今保存完好。
建築為三開間二落、右帶護厝,磚木石結構、抬梁式木構架、硬山頂。
紅磚鏡面墻,白石裙堵,櫃檯腳鐫螭虎紋,雙凹壽門路,匾鐫文明世胄,
有一副楹聯:湘水勳猷勤報國;卓岩著作永傳家。
上聯寫的是蔡纘勤於職守,下聯寫的是蔡鼎著作豐富。
對埕堵青石字匾刻治家格言,對看堵雕刻西廂記、三國演義故事,石雕精美,水車堵泥塑花鳥栩栩如生,
據說室內檁枋間、隔扇木雕精細,彩畫鮮艷。
廂房上建小閣樓,向路的一邊山墻裝飾灰雕圖案。
是一座典型閩南古大厝。
與其周圍眾多石埕古厝形成一整片饒有風味的紅磚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