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東村在圍頭半島的西側,作為與圍頭村毗臨的一個村莊,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炮戰和英雄的圍頭稱號,
使圍頭村成功打造海峽第一村的概念,許多人知道圍頭村卻不知塘東村。
其實,塘東村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宣傳力度,使得塘東村仍藏在深閨人不識。
地處晉江南端圍頭角西坡的塘東村,村中保留有一幢幢排列有序的大屋頂、高屋脊,門路有精美磚石雕刻
的明清時期的紅磚古厝外,還有大量民國時期的番仔樓,以及解放初期時修建的石構民居。
塘東村民以蔡姓為主,先祖自宋元在此落腳以來,村莊的歷史已有700年之多,
自古這裡有海濱鄒魯之稱…….
到塘東,不能不看看蔡氏家廟。因為晉江自古流傳著一句塘東崎,檗谷大,莊厝祠堂蓋南門外的俗語。
塘東崎,即指金井塘東村的東蔡家廟,以其祠堂屋頂高斜峻峭,富於特色故稱,
如今,這幢歷經數百年風雨的祠宇看起來依然金碧輝煌。
塘東蔡氏屬青陽衍派,先祖來自於青陽五店市,另村中蔡氏還有另一支派是濟陽衍派,人數較少。
唐開元年間,泉州設市舶司,晉江沿海各地商賈常來常往,為給商人肩提供方便,
青陽蔡厚第7代裔孫,在青陽設立五間店面,因此青陽最初名五店市。
隨著海運和商業發達,五店市發展成青陽鎮,1950年泉州改市,晉江縣治遷移到青陽,
20世紀90年代,晉江縣又改市,昔日之店市,成為一個繁華的新型城市。
唐懿宗咸通年間,蔡輝從莆田遷居青陽。
宋代,青陽蔡姓10代裔孫蔡次傅,官居寶謨大學士,親書昭穆。
1947年修建祠堂時統計,歷代從青陽直接分居繁衍到外地及臺灣的蔡姓族親,分居近一百個村落。
今臺灣塘東派蔡姓鄉親,就是青陽蔡姓的先輩分居晉江金井塘東村,又繁衍到臺灣的。
塘東蔡氏屬青陽衍派。據譜牒記載 :
用明公開基青陽蔡氏為第一世祖,傳至第九世有兄弟四人,其第四蔡仲寶分居泉州新門外蔡莊,
第十三世蔡起東分居大侖。至第十六世有兄弟三人,長日侖山,居大侖;次日梅林,分居型厝前埔;
三日我東,名三,號楊梓,即塘東始祖,以我居塘之東故名目我東。
蔡我東于宋末,即1260年左右,從大侖移居楊梓坑,又徙居玉獅 (即東井),娶英林洪氏,生二子:
長玉山,次洪基,誅茅辟土,拓地建屋于池塘之東,傳衍子孫,故村名塘東。
至1996年統計,自蔡我東開基以來700餘年,塘東村蔡氏已傳至27世,人口3300余人,
而旅居國外的華僑華裔和臺、港、澳同胞近兩萬人。
還不算歷代析居於沈前埔、楊宅、岑張、劉宅、圍頭、泉州洛陽、南安溪南、大嶝田頭、
廈門劉坂呂厝、金門等地的傳裔。
可見其人丁之興旺……..
儘管祠堂面積不大,但二丈九尺九寸的脊高在當時實為晉江宗祠之最。
三通門中門懸紅漆金字匾額— 東蔡家廟,門墻用木雕漆畫的籠扇組成。
門廊石柱鐫刻著楹聯:源出濟陽係遷莆陽派衍青陽;分支侖裏居卜梓裏族聚東裏。
西資雄峙春祀秋賞綿世澤;寶蓋靈鐘左昭右穆衍家聲。
1985年,因祠堂年久失修,菲律賓錦東同鄉會理事長蔡玉峰會同鄉里各房份族人,再行重修。
其畫棟雕梁,對聯匾額、木石雕刻、神龕香案盡皆保持原來的風格,
僅屋頂改蓋綠瓦,以增加其美觀。
與東蔡家廟媲美的還有始建於清同治年間、1992年重建的蔡氏家廟,
目前已成為村老人活動中心。
不過 , 比較起東蔡家廟, 顯然少了一些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