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748.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姑嫂塔在石獅寶蓋山,又稱「萬壽塔」。它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

姑嫂塔背靠泉州灣,面臨台灣海峽,有關鎖水口、鎮守東南的氣勢,所以又叫做「關鎖塔」。

南宋時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對外貿易十分繁榮,與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生意往來。

當時姑嫂塔成為了海上行船的航標。

DSC05729.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30.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姑嫂塔佔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層,為仿樓閣式花崗石空心石塔。

第一層西北面開一拱型石門,二至五層各有兩個門洞,轉角倚柱作梅花形,頂置穹形斗拱。

DSC05731.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32.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33.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塔身從下往上逐層縮小,每層迭澀出檐。外有迴廊圍欄環護四周,內有石階可繞登塔頂。

二層門額上刻「萬壽寶塔」四字,頂層外壁建有方形石龕,龕內並刻兩個女像,是姑嫂兩人形象。

DSC05735.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36.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37.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38.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39.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40.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明朝何喬遠的《閩書》也記載了這個傳說,說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經流傳。

明代何喬遠的《閩書》載:

「昔有姑嫂為商人婦,商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

DSC05741.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42.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45.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47.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另傳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飄洋過海的親人,竟日壘石登高遠眺,傷心而死,

時人哀而築塔祀之,故名姑嫂塔。

DSC05743.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姑嫂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據史料記載,正是從那時候起,晉江、石獅一帶的先民大量移居菲律賓。

《泉州府志》中載,從宋崇寧元年(1102)到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這650年中,泉州發生大旱11次,

造成了「民多餓死」、「民多游移」、「種不入土、民相食」等悲慘情景。

DSC05749.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在那兵荒馬亂,天災人禍的困迫下,鄉民大量遠涉重洋,背井離鄉到菲島謀生。

因住番定居國外,故鄉人稱華僑為「番客」,指的是從「番邦」返「唐山」的客人。

DSC05744.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何喬遠也在《鏡山全集》中說:

「皆背離其室家,或十餘年末返者,返則兒子長育至不相識。蓋有新婚之別,娶以數日離者。

這說明了晉江、石獅一代的鄉民出洋謀生的辛酸歷程。

DSC05750.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51.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亂嶂江邊出,大孤山最孤,寶蓋山又稱大孤山,主要是四週無屏獨立在石獅東南方.當時泉州是數一數二世界貿易大港,

船由泉州出港必經石獅岬角,為航行需要,在寶蓋山上蓋石塔做引航用是十分重要的。

DSC05752.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當然有石塔就會有傳說,這座塔叫做姑嫂塔也有她的傳說,而且和金門寡婦塔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

只是一個是姑嫂兩人,一個是癡心婦一人罷了……..

DSC05753.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DSC05749.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寶蓋山面向台灣海峽,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巔上姑嫂塔獨立凌空,巍峨挺拔。

登臨遠眺,泉南形勝,海天風物,盡收眼底。

DSC05734.JPG - 石獅  寶蓋山風景區

 

明代蘇紫溪有詩:「瓊樹當空出,飛帆帶月遙。二妃環佩響,秋色正蕭蕭。」

這首詩就是描寫姑嫂塔的。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