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482.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

沿著中山南路走到底,來到南門,再沿著大路走到底,就是聚寶街。

如果是對泉州海絲曆史有些許了解的人,對這裏一定不會陌生。這裏曾經有“金青龍、銀聚寶”之稱,

是宋元時期泉州城最為繁華的地段,也是泉州海絲文化遺產中重要的遺存之一。

 

DSC05453.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

 

徜徉在聚寶街,你會與不時冒出的一座座古舊建築擦肩而過,

黃厚忠故居、門額上大字寫著1957的何宅、瓷磚依然色彩斑斕的蘇宅等等……

駐足細品,這些建築上,匠心別具的燕尾脊,雕龍畫鳳的窗格子,極具閩南特色的紅磚白石,

雖經風吹日曬雨淋顯得有些衰敗,但隱藏其中的點點遺跡仍在默默訴說它豐富的過往。

 

DSC05454.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

 

 

宋元時期,當時泉州是東方第一大港。

宋代的文人筆記有明確的記載,說泉州當時可謂是四海舶商,諸番琛貢,皆於是乎集。」

 

 

 

宋元時期,大批外國商人從泉州港口登岸進行貿易,進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珠寶、香料、藥物、綢緞、茶葉、

瓷器和銅鐵器等奇珍異寶,聚寶街因而得名。

 

DSC05457.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DSC05460.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

 

 

距離聚寶街不遠的青龍巷,更呈現出一派比聚寶街還要濃厚的市井氣息。

青龍巷因青龍宮得名,自北向南延伸到優美的南環城河,在宋代就已經初具規模,自古繁華富庶。

相傳這裏是外國商人兌換貨幣的重要場所,也是商賈聚居之地,後長期經營典當業,稱得上是古城最早的金融街。

 

DSC05458.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

 

青龍巷與聚寶街,不僅是泉州城南街道的代表,更是整個海絲文化在泉州濃縮的精華。

泉州有句古話:「金青龍、銀聚寶」,這是在形容泉州的兩條街道。

 

青龍巷內的李妙森故居值得特別去觀察……..

 

DSC05462.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DSC05461.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

 

 

黃雪珍民居建於1948年,山牆上的紅星應該是中共建國後加上去的裝飾。

 

DSC05473.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DSC05474.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DSC05475.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DSC05476.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

 

 

 

 林廉平民居建於民國期間,三落五開間,硬山式屋頂,出磚入石、海蠣殼牆體是建築特色。

 

 中軸線依序為大門、天井、雙廂房、大廳、天井、後雙廂房,是典型的閩南式建築格局。

 

DSC05478.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DSC05480.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DSC05479.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

 

 

 

該厝位於泉州南門青龍巷,佔地680平方米,古厝側墻使用出磚入石和海蠣殼墻結合,

而最後一落大厝兩邊側墻全是海蠣殼墻體。

 

 

據古厝主人、年已80多歲高齡的林廉平老人介紹,

這祖厝建於清朝,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

 

DSC05483.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

 

 

 

 青龍巷27號民宅,牆角是石頭,有防潮作用,雕刻精美。

 

DSC05485.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DSC05484.JPG - 泉州  青龍巷名人故居

 

 

現在看來,青龍巷的好不僅在於它悠久的人文歷史,還有它至今存留下來的眾多古厝,

同時更保留了那種簡單的生活習慣。

 

古厝裡,老人靜靜地在街巷裡安度。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