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傳統聚落位於金門島中央,居太武山西麓,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
因昔日聚落附近多樹林,舊稱「平林」。明以來人才輩出,熹宗皇帝特頒「御賜里名瓊林」匾,自此改稱今名。
瓊林保留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閩南建築,樸實典雅,韻味天成,其中又以宗祠家廟最具規模。
瓊林為早期自然成型的聚落,有八百多年歷史,整個聚落在配置上以蔡氏宗祠為主,
各房宗祠為中心,依地形、地勢有秩序排列成長,形成自然而嚴密的防禦性配置。
瓊林除大宗之「蔡氏家廟」外,各房份亦有自己的祠堂,其中有兩者同在一棟三落大厝中,而有「七座八祠」之稱。
每座宗祠,均有可看之處。與怡榖堂及兩座風獅爺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蔡氏入金甚早,據《瓊林蔡氏族譜》上所載,蔡氏於五代初入閩,遷至同安西,復遷至浯洲之許坑(今古崗),
傳到蔡十七郎入贅平林陳十五公,繁衍子嗣,是為瓊林蔡氏開基始祖,
但從蔡十七郎遷居平林開始至五世以前,蔡氏一族人丁並不旺盛,或單傳,或為僧,或另開別族,
直到五世的蔡靜山生有四子,留於瓊林的長子竹溪公、次子樂圃公奠定了瓊林蔡氏的規模。
瓊林蔡氏於明清二朝科舉,出仕為官者甚多,計有進士六人(蔡貴易、蔡守愚、蔡獻臣、蔡懋賢、蔡國光、蔡廷蘭)、
舉人七人、貢生十五人、武將六人、國子監生二十七人、生員八十等,
其中更有「祖孫父子兄弟叔侄」及「祖孫父子兄弟伯侄」登科扁額堪稱金門之絕,
更有「明代文治、清代武功」讓瓊林村民引以為傲的史實。
放眼金門島上一百六十多座宗祠中,瓊林村蔡氏宗祠「量多質精」高密度宗祠群「七座八祠」,
更是列入二級古蹟,
而聚落中又發展出以宗祠為中心的甲頭有大厝甲、大宅甲、樓仔下、坑墘甲、東埔頂及埔仔頂。
瓊林村內除了共同祭祀的「大宗宗祠」外,也有各房的小宗宗祠,號稱「七座八祠」,
計有竹溪派下的「六世竹溪公宗祠」、「十世柏崖公宗祠」與樂圃派的「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
「六世前庭房宗祠」、「十一世榮生公宗祠」、「十六世蔡守愚宗祠」。
其中六世樂圃公宗祠暨十世廷輔公宗祠,
兩者同在一棟三落大厝之中,而有七座八祠之稱 ,密度之高為浯島之冠。
家廟後側的風獅爺是金門最具有代表性的風獅爺;
經常是觀光文宣可以看見的一景…….
不注意的話是很容易忽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