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漳州湖派世系二十二世三郎公有三子,分別是六郎公、八郎公和九郎公,而夏興開基始祖便是六郎公,
始祖六郎公從晉江來到金門,從此定居在現夏興之地。
而現夏興之地名係歷經多次改名而來,
夏興起初名為「陳卿村」,因係由來自晉江瓷頭的陳卿村移至金門,故名之。
其後,約於明朝時改為「陳坑」。
而夏興村與成功村以大坑溝為鄰,因陳六郎公位於溝之北,故又曰「下坑」。
其後至民國43年,國軍逕行將「下坑」改名為夏興村。
明朝時金門一帶屬於同安縣,建有七座巡檢司城,分別是官澳、陳坑、峰上、田浦、烈嶼、高埔、塔頭,而
前五個巡檢司皆位在今日金門縣的轄域內。
陳坑巡檢司城是明朝時江夏侯周德興在金門所建的五個巡檢司城之一,約在現今成功村金門日報社附近。
而其興建年代一說為明洪武二十年(1387)、一說為洪武二十五年(1392),後於滿清康熙二年(1663)金門被攻陷後
實施海禁遷界時遭到毀壞,現已不存。
陳景蘭洋樓位於金門島的中部,是金門現今最大的洋樓,
屋身磚砌抹灰為主,山牆上則刻有1921的字樣紀念落成的年代,外廊道採圓拱造型,建築典雅而清麗,
因成功當地的舊名為「陳坑」,也有「陳坑大洋樓」的別名。
洋樓是由赴印尼、新加坡經商成功的陳景蘭所創建,樓房居高臨下,面對料羅灣海景,前方還有佔地約
25公頃的金湯公園,景色壯闊、一望無際。
但完工不久,便爆發太平洋戰爭,陳景蘭先生因此再也沒返回過家鄉。
1949年後陳景蘭洋樓被部隊徵用,連同前方的「金湯公園」改名為「官兵休假中心」,在八二三砲戰時
遭受砲彈的猛烈攻擊,洋樓損壞嚴重、殘破不堪。
「陳景蘭洋樓」係由金門出洋印尼、新加坡經商有成的陳景蘭(1881-1943)所興建,
於1917年起造,耗時四年(1921年)完工,稱「景蘭山莊」,範圍涵蓋「金湯公園」「擎天山莊」。
陳景蘭於1922年籌辦金門輪船公司,方便金門鄉人往來於廈門之間,也將興建洋樓所剩餘的建材,建造「尚卿碉樓」,
做為戌守土匪海盜的防禦工事,用以保衛家鄉安寧。
陳景蘭並將「洋樓」部分提供做為「陳坑小學」,延聘廈門名師授課,其熱心公益與教育事業,
仍為陳坑聚落耆老們所津津樂道。
1937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攻佔金門,由於「陳景蘭洋樓」可眺望金門南海岸線動態,曾被強徵做為日軍指揮所。
1949年國共內戰,國府軍隊轉進金門諸島並實施軍事管制,「陳景蘭洋樓」經歷了「防砲部隊」、「陸軍53野戰醫院」、
「金門中學校舍」、「金門官兵休假中心」(擎天山莊)等用途。
由於曾遭受砲擊,又屢經修建,1992年金門結束戰地政務,洋樓無專責維護,破敗荒廢。
洋樓樓高二層,面寬七開間,磚木結構,外觀採拱廊柱式建築,格局弘大,氣勢雄偉,右側並建有門房一幢。
正面明間採大弧拱,左右次間採小圓拱,接近雙柱式的建築意象。
主樓為硬山擱檁屋頂,而以中央山牆為中軸線,左右裝飾均衡對應,柱頭與簷帶均採多層次出挑線腳,泥作精緻。
柱體則採仿石材裝飾強化視覺效果,且透過一致的線條營造出堅固壯碩的質感。
洋樓外陽台呈「ㄩ」通廊,寬敞幽雅,欄杆瓶身勳章泥塑雕飾,典雅細膩。
而洋樓正面外型嚴謹整齊的工構與線腳,在泥灰粉飾色調中卻滲透出嚴肅的氣息。
民國97年經過修復後開放參觀…….
是環島南路途中不錯的休憩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