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古厝為陳篤浪於南洋發展後返鄉於1900年建成,特別聘請大陸福建省的師傅設計建造,
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左陟歸,加上疊樓設計,牆身上緣以磚砌而成,下緣則以石條平砌,
硬山擱檁的屋身構造,正面刻有「科第流芳」之匾額,
民國38年時期曾做為軍隊駐所及防空洞之用,現為一般民居。
該古厝為浯陽衍派信房中巷祧第二十九世裔孫陳篤篾出資,陳篤浪監造此宅。
陳篤篾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至印尼從事香蕉種植產業致富,陳篤浪亦曾經去印尼兩趟,
第一趟為跟篤篾學習種植香蕉,第二趟則是向篤篾討論興修家鄉舊宅 (陽翟16號) 與興建此宅事宜。
此宅據訪花費兩千銀,聘請泉州匠師,
材料於官澳下貨,走東埔鹽道運至陽翟。
民國九年(1920)宅邸落成時,陳篤篾從印尼回金門慶祝,並想在陽翟再蓋一間洋樓,
但在資金籌措過程中逝世(1929年)。
民國三十七年(1948)國軍進駐,強佔此宅,陳朝旺一家被迫住於鄰房(陽翟18-1號),
國軍未到此宅時,朝旺就已得知國軍強佔民宅與拆卸居民木門窗板等行為,而先將家中木門窗板與祖龕藏匿
於右側鄰房,因此現況宅中門板與祖龕都為建造完成時的樣貌。
民國三十七年至民國四十八年,此宅成為國軍之師部的師長使用,前後共歷經三任,期間另有約30~50位軍人駐紮,
屋主則住於鄰房,並協助國軍們從事三餐料理,
而國軍為躲避砲彈襲擊,在前左、右房與陟歸前房建造了防空洞。
民國四十八年(1959) 此宅從師部換為衛生連,其當時使用空間分為掛號房、領藥室、傷科房、牙科與開刀房,
其餘為住房,衛生連使用持續至民國六十年左右(1971),約民國五十多年,戰車連也加入,
直至民國七十年(1981)國軍單位相關人士才完全搬離,
屋主們也隨之搬回,居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