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6955.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山后開發甚早,屬於金門七大傳統聚落之一 ,隸屬於金沙鄉轄區。

位置在金門東北,東臨許白灣 , 北傍東割灣,

西南則有美人山、面前山為屏,有名的寒舍花角即在此處,寒舍花為昔日金東砲陣地之一。

相傳陳淵率十二姓來金門養馬時王姓即為其中之一,

而宋末元初之際王進士率眾移居山后頂堡,為王家奠基.而同期梁家則居下堡一帶,以農漁為業.

DSC06959.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唐代從牧馬監入島養馬者為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洪、林、蕭等十二姓,

開啟浯島民生利益,人煙遂聚集居。

金門舊屬泉州府轄區,宋元之際泉州籍世家大族,紛紛來金開發山海之利,築造埭田,

主要有梁克家、曾從龍、傅自得等三大家族,後裔分居於金門,明代中葉,福建東南人口迅速成長,

內陸居民紛紛移往沿海謀生,金門島的開發也有受其影響,遷入許多開墾拓荒者。

DSC06961.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山后在行政區是屬於金沙鎮三山里,傳統上習慣分為頂堡、中堡和下堡等三個聚落。

頂、中堡是以王氏族人聚居的村落,下堡則是以梁姓村民為主。

山后下堡的開發始自泉州晉江梁氏宗族,其族譜總述說:

浯始祖原在泉郡,至元朝立祖公擇處浯洲,住後浦社,後徙居山后村。

DSC06967.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泉州《梁氏族譜》記載:

晉室亂離,梁芳以族隨晉渡江,大衍于錢塘、合浦間,孫遐仕安帝,恆玄篡,逃閩……因家南安。

南安是福建最早設立縣治的地方之一,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東安縣,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名南安縣。

DSC06965.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泉州梁氏遷入金門的宗族,本泉郡仕曹巷支派,〈天水郡重修宗譜序〉曰:

余梁祖何始也?肇自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也。何以有晉江之祖也?南唐倡亂,避地入閩,分析溫陵安置,

徙居晉江廿四、五、六都,地名曰龜窯。數傳迄宋建炎年,始太祖克家公生焉,克家其生號也,登紹興三十年

庚辰殿試第一名,歷仕丞相,諡文靖。

DSC06966.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鄭國公時始移入邑中行春門外,即今晉邑庠基址是也。旋遷入府治內,即今晉邑基址是也。

世久浸微,子孫失守,屋址盡入官地,及我大明遂劫學舍縣廳,僅留祀堂一座於市曹巷內,原置有銀同邑拾八、九都

翔風里浯州等處,其田產分立祖四十七郎公承管之,由是浯之有梁也。

DSC06968.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梁克家(1127– 1187),是南宋時晉江人,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狀元及第,成為泉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累遷給事中,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儀國公,再封鄭國公,卒諡文靖,贈魯國公,其後裔散遷晉江、同安、

南安、惠安、永德、長泰、揭陽等地。

DSC06958.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金門志中記載 :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東街人,生於宋高宗建炎元年丁未(1127)。

自幼聰穎過人,博聞強記。高宗紹興二十九年己卯(1159)中解元,次年庚辰(1160)入京會試、廷試,

又名列第一,以狀元及第的殊榮,授平江簽判。

宋孝宗隆興元年癸未(1163)任秘書省正字,旋遷著作佐郎。

DSC06954.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粱克家特建請廣開言路,並力陳「正心術、立紀綱、救風俗、謹威柄、定廟算、結人心」六要術,

深得孝宗嘉許,累遷至中書舍人。  

孝宗乾道初年,奉詔出使金國,以應對得宜深獲金人擁戴。

回國後不久即遷陞給事中,任內直言不諱,為朝廷立綱紀、振朝威。

DSC06955.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乾道五年己丑(1169〉拜端明殿學士,乾道六年庚寅(1170)任參知政事,乾道七年辛卯(1171)兼知樞密院事,

乾道八年壬辰(1172)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孝宗淳熙九年壬寅(1182)復拜右丞相,封儀國公,並纂修《三山志》。

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封鄭國公,次年丁未(1187)病故,贈少師,謐文靖。

DSC06956.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宋元時期盛行「築浦為埭」的開墾方式,源自全閩南沿海泉州一帶,

明嘉靖十年(1531)重修的《晉江縣志》記載:

(宋)熙寧間,令晉江,築烟浦埭,以捍海潮,又築清洋陂,自南安九溪至于高溪,

凡三十六水,合流而下,灌田四千八百頃。

DSC06957.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金門地形負山帶海,耕種面積少,最早開發的埭田,根據清代縣志的記載有:

梁埭:在金山灣,今沒。

梁府埭:近湖尾湖。

後浦埭:向循梁丞相古蹟,築埭成田:後再築外埭,而屢崩壞。

可見梁克家后裔族群對金門農田水利的開墾範圍及能力…….

DSC06963.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梁立是梁克家的后裔,為梁氏入閩三十六世,元初避亂遷居山后。

《浯洲山後梁氏族譜》同時記載由後浦遷移到山后的原由:

DSC06962.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DSC06964.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稽考四十七郎公,僊逝歸葬泉郡鳳凰山。復溯二世六十一郎公,號龍津公,因在後浦與佃家不相差等,

因擇住十七都於望龜巖山後村者。……浯洲始祖四十七郎公,娶妣陳氏。生一子諱□□,六十一郎公,號龍津公,

祖及妣俱生卒于元朝,其年、月、日壽諱世久譜沒,個無載矣」。

DSC06960.JPG - 山后下堡  傳統民居

梁氏宗族定居山后,分為仁、義、禮為長、二、三房,在村內輪流耕種。

聚落中有梁氏家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