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001.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上)

山后頂堡由王氏開發,始祖為王審知的八世孫王璡(進士?),

《金門東沙太原衍派族譜》記載說:

「考諸吾浯山后族譜,為審知公十九世孫,漢章公之所記,有云自恁公,歷傳至豐公,生子璡、琬曰三郎公,

開基浯島山后鄉,生子公顯、公濟,公顯之後分居晉江石佛前;公濟生莊恪、莊嚴,莊恪生子甲郎、乙郎、丙郎,

是為山后三房之祖,莊嚴則開基於呂厝鄉。」

 

DSC01026.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DSC01022.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DSC01020.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明萬曆年間進士王應麟在〈浯江山后分派漳州城外鄉里重序〉有曰:

「溯余本宗私派,則自恁公之九世孫璡公開基浯島山后鄉,璡之五世孫即質安公,

即余之王父,不幸少孤,從母改嫁,茲所生先太封榮貴公,世次彰彰可考。」

 

DSC01024.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DSC01025.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雍正元年(1723)王漢章撰述〈開基山后頂保及闔島諸鄉世譜記〉說:

「夫浯地橫垣僅三十里,而王姓子孫綦布凡十餘鄉,初猶疑其支派之各異,及今考之,乃知俱一本,所由分衍自」。

 

DSC01023.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山后頂堡王氏,歷代子孫以耕種捕魚為生,至十六世王國珍,又名明玉,字孝匣,同治年間赴日本謀生,

剛開始以演布袋戲為業,後來開設復興號商行,專門從事貿易經濟,轉型為成功的商賈。

 

同時王國珍的穩定發展,王氏族人相率而來日本,共同經營商貿行列,以神戶為大本營,

貿易商行和分號擴及到中國大陸、南洋、越南等地。

DSC01029.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經商致富後的王國珍、王敬祥父子,返回鄉里購置山后中堡土地,

從光緒二年(1876)動工,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完工,前後共二十五年時間,興建完十八幢傳統式建築,

包括十六幢民居,分配給王氏的家族成員居住,

另外還有供弟子求學的海珠堂學堂及王氏祠堂,形成集中王姓族人居住的聚落。

 

DSC01034.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傳說該村的風水屬於五虎回首的地勢,

聚落中的王氏祠堂為坐西向東的佈局,村中的龍穴即是位於祠堂內。

 

DSC01033.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開閩第一」為山后王氏的燈號,

《金門王氏族譜》中對王國珍的義舉事蹟記載 :

王國珍(1843-1903)  ,唐閩王八世孫王璡的後裔,本名孝匣,字國珍,號明玉,

為均居公之三子,同治年間遠遊東瀛,在日本神戶經營商業,繼而成於大阪、上海、台灣、廈門等地,力謀推廣業務,

並設分行於四水營口、大連、煙台、哈爾濱諸商埠,致富數百萬,為僑日金門巨擘,遂被推為神阪閩粵會館主管,

並總理總商會。

 

DSC01035.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先生生平克己待人樂善好施,急人之急,憂人之憂,凡僑胞有困難,會主動協助解決,做事任勞任怨,

聲望深獲各界僑胞的擁戴。

晚年回到金門修橋鋪路,熱心公益,善行善舉造福地方

復為光先緒安族眾,而擇祖居之東側劃建宗祠與私塾與住宅。

 

DSC01031.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有關王敬祥的記載則說:

王敬祥(1871-1623) ,字端,係孝箱公之五子,承繼為孝匣公之長子,初任職日本正金銀行,後繼承父業,亦致巨富,

被選任日本華僑總商會會長甚久,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日本號召革命,王敬祥傾囊資助,不遺餘力。

民初回國曾出資興建晉江至安海公路

 

DSC01030.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DSC01032.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山后會成為今日之民俗文化村乃頂堡王國珍、王敬祥父子赴日經商致富後回饋鄉里,在

中堡闢地興建這被稱為十八間的連棟雙落大厝供族人居住。

 

DSC01027.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大厝以梳式排列,每間大厝的縱橫軸線間間相互平行,有如棋盤一般,

主要建材大量取自大陸,包括燕尾磚、福州杉、泉州石與漳州青石等,在泉州師父主導下前後興建廿五年才完成,

總計二落大厝十六棟、三落鄉塾及三落宗祠各一棟,合稱「十八間厝」,

 

DSC01036.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2001 年獲得票選為文建會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王敬祥與板橋林本源家族交好,其長女、次女先後嫁入林家,

王敬祥歸葬金門之墓即其長女婿林剛義所立。

 

 DSC01021.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民俗文化村由現國家公園接管,並將王敬祥故居改成喜慶館展列,

內容除了陳列喜慶習俗及用品外並詳列王敬祥當年資助孫中山革命來往的信件、感謝狀、任命狀等等。

禮儀館則利用宗祠陳列民俗祭典用品,和展出文物的書院海珠堂成了民俗村的主軸。

 

「金門歷史文化館」即古官邸,為光緒年間村人王德經之宅第。

王德經曾捐貲納官,獲清廷誥授中議大夫,為光耀門楣,故匾示其宅為「大夫第」。

DSC01028.JPG - 山后民俗文化村(下)

 

另據王國珍墓碑上的記載有誥封奉直太夫(從五品)、晉封奉政大夫(正五品)等官銜,

說明其故居也是可稱之為大夫第的…….

 

這也說明何以聚落中有兩間大夫第的緣由吧 ?

 

這一些古厝群中,無疑還是以第一排的較為華麗,

而其中最右手邊的那一棟,依個人欣賞的角度來看 ,

是古厝群中最為精彩的一棟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