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金門設浯州場,用以產鹽,浯州場址就設在昔日「萬人煙」、今日人口寥寥的東埔村。
浯州場是個產鹽的總公司,下轄十埕,包括:永安埕、官鎮埕、田墩埕、沙美埕、浦頭埕、斗門埕、南埕、
保林埕、東沙埕、烈嶼埕。除了保林埕、東沙埕、烈嶼埕外,其餘七埕都在金門島的東北角。
永安埕,就是今天的西園鹽場,金門目前僅存的鹽場遺址。
用此取之,居民又以黃姓為大宗,也被稱之為『西黃』,後為諧音誤讀所致,成了今日的「西園」。
紫雲黃氏在金門分為六股,獨立的四股包括汶浦、汶水、金水、西園;
另有兩股是合股,一股是由官澳、英坑、東店組成,一股是由后壟、尚義、舊金城組成。
西園黃為明初鹽戶,於永樂間由同安金柄來浯,其始祖與汶水黃佛信同為兄弟行,
另一郡望書『華封分派』者,其始祖黃淳素,於南宋時由南安霞店遷此,其支孫名添壽者分居英坑。
「西園」在明末至清末時,稱之為「西黃」,因居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皆黃姓,居民以曬鹽、養蚵、拾撿
海岸潮間帶上的魚蝦貝類維生,農耕居次,
本村原由金姓開基,後有莊、葉二姓入居。到了元朝末年,有黃姓入居者受雇於莊、葉為鹽工,
後來黃姓家族逐漸壯大,取代前者為全村之大姓,現金姓早已不知去向。
根據西園黃氏 某宗族族譜記載,其始祖及二世祖係南宋遺民,因避宋末金兵 之亂,而後定居於西園,
靠曬鹽養蚵維生,這與金門鹽場設立相符。
西園素有「七宮五祖厝」之諺,因為早期有七個村社分布,並有金、葉、莊、張等姓氏,
黃姓係後來入居者,今九成以上是黃姓,金、張早已外遷。
在現存的寺廟中,棲隱堂是唯一的木石結構建築,因位在該村偏西部分,
故習稱之為「西宮」,最晚約建於清末,奉保生大帝為境主。
在西園樓山寺(昔稱東宮) 右側後,有另一尊石雕雌獅,身軀較鹽場前雄獅高大,
濃眉大眼,持球握彩,胸前懸一鈴鐺,造型不似雄獅威猛,以一種母性的慈愛,克制
「西山及寨子山而來的路箭」,靜靜地守護著西園。
大致而言,現今的西園居民,大都是鹽民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