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638.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據《湖尾楊氏族譜》資料記載,官澳楊氏始祖楊亮節係宋‧帝昺之舅,於宋末護主南下,功敗垂成,

遂居浯島寶珠山下。楊氏為表明自己係宋室之官宦人家,而新居地位於港澳之地,故名「官澳」。

 

DSC00631.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DSC00632.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而一般之說法則是此地是金門本島與同安縣城間官方傳遞文書時所必經之地,為海陸交通之咽喉,

也稱得上是官方傳遞文書時必用的港澳,故取名「官澳」。

兩者都言之成理,究竟何者為是,今日恐無對證了。

 

DSC00633.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DSC00634.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的說法,都著重於「澳」這個地形,

只可惜不久後的將來,官澳村前方的澳口,即將因「新建馬山聯外道路」而遭到填平的命運,

而歷史上的官澳,終究也擋不住改變,名存而實亡。

 

DSC00636.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DSC00637.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官澳巡檢司城為明代江夏侯周德興在金門所建的五個巡檢司城之一約現今官澳村的馬山觀測站一帶

其興建年代一說為明洪武二十年(1387),一說為洪武二十五年(1392),

後於滿清康熙二年(1663年)金門被攻陷後實施海禁遷界時遭到毀壞,現已不存

DSC00638.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DSC00639.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DSC00642.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官澳與塘頭聚落共有八個甲頭 :

祖厝甲、鋪頂甲、西甲、中甲、塘頭甲、寮甲、新厝甲、店仔口甲。

 

DSC00641.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DSC00640.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DSC00643.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官澳聚落背山面海,其地理形勢如楊氏八房祖祠門聯 廟枕達山,地靈人傑  門迎澳水,源遠流長,

右有馬山半島擋蔽東北季風,左則枋港溪出海,

 

整個村落沿海岸低地分布,家屋順地勢,一般採西南向。

 

DSC00635.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前臨的澳灣有良好之蔽風條件,又地處距大陸最近之地及島上官道之終點,

早日與大陸內地民間往來頻繁,也是泉同府縣與金門間官方文件遞送所必經,

為海陸交通之咽喉,村取名官澳,甚為貼切。

 

有枋港及官澳渡,屬渡津要地,自古多氏雜處,

歷史上有陳、盧、方、劉、蔡、吳、蘇、鄭、卓等氏,

今日則有楊、李、黃、張、許等姓,

 

這些氏族入居,原各聚一隅,然後逐步擴展而結合成集村。

 

DSC00645.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DSC00644.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DSC00646.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楊氏是現居人口最眾者,近八十戶,占有七成,始祖楊亮節係宋帝昺之舅,

宋元之交,約在1280年左右,自浙江杭州護主,輾轉經溫州、幅安、泉州、潮州等地,功敗垂成,

遂遁居來島,隱居於達山寶珠石下,即今日岑兜一帶,

DSC00614.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楊氏子孫即以此為根據地,隨族裔的蕃衍壯大,

逐步向外擴展,於村中分衍祖厝甲、寮甲、中甲及西甲、塘頭甲(已自成一村)、店仔口甲等六甲頭,

並外移本島的湖蜂(湖下)、湖尾等地。

為金門楊氏的發祥地。

DSC00616.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DSC00617.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聚落內的「龍鳳宮」稱呼因廟內主祀「廣澤尊王」與「媽祖」而得名,

民國三十八年前的現址僅主奉媽祖,稱「天妃廟」,為明神宗萬曆三十九年(1611)興建,

現宮內供奉的廣澤尊王(俗稱大王)原供奉在店仔口甲海岸的「聖王公宮」,後因海水侵蝕而坍塌,

村民於是用原有建材在西甲新蓋「西宮」,

DSC00615.JPG - 官澳地區  傳統民居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轉進金門,為應軍需,「西宮」被拆,

廣澤尊王則移駕「天妃廟」,

後取名為「龍鳳宮」…….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