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446.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瓊林傳統聚落位於金門島中央,居太武山西麓,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

明以來人才輩出,熹宗皇帝特頒「御賜里名瓊林」匾,自此改稱今名。

DSC00956.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958.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957.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瓊林保留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閩南建築,樸實典雅,韻味天成,其中又以宗祠家廟最具規模。

瓊林為早期自然成型的聚落,有八百多年歷史,整個聚落在配置上以蔡氏宗祠為主,各房宗祠為中心,

依地形、地勢有秩序排列成長,形成自然而嚴密的防禦性配置。

DSC00959.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960.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961.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瓊林村位於太武山麓位置,原名「平林」,在宋、明兩代皆隸屬同安縣東界綏德鄉翔風里轄下

的十八都「瓊山保」,明熹宗時(1621-1627)為了對素有「江南才子」之稱鄉賢蔡獻臣的推崇,

特欽賜里名「瓊林」。

DSC00962.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963.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955.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蔡氏入金甚早,據《瓊林蔡氏族譜》上所載,

蔡氏於五代初入閩,遷至同安西,復遷至浯洲之許坑(今古崗),傳到蔡十七郎入贅平林陳十五公,

繁衍子嗣,是為瓊林蔡氏開基始祖,

DSC00964.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但從蔡十七郎遷居平林開始至五世以前,蔡氏一族人丁並不旺盛,

或單傳,或為僧,或另開別族,直到五世的蔡靜山生有四子,留於瓊林的長子竹溪公、次子樂圃公奠定

瓊林蔡氏的規模。

DSC00989.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990.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992.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瓊林蔡氏於明清二朝科舉,出仕為官者甚多,計有進士六人(蔡貴易、蔡守愚、蔡獻臣、蔡懋賢、

蔡國光、蔡廷蘭)、舉人七人、貢生十五人、武將六人、國子監生二十七人、生員八十等,

其中更有「祖孫父子兄弟叔侄」及「祖孫父子兄弟伯侄」登科扁額堪稱金門之絕,

更有「明代文治、清代武功」讓瓊林村民引以為傲的史實。

DSC00991.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996.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995.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瓊林里瓊林104號的古厝興建確切時間不詳,推估為蔡翰中舉後興建,

建築物分為兩幢,一幢為二落加左護龍,另一幢為一落二舉,民國38年至47年,部分建築做為

陸軍士兵的住所,現為蔡翰後裔的家族住所。

DSC00445.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446.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案 : 蔡翰,又名苑,字仲潁,號毅園,生於清雍正十年(1732),卒於嘉慶十五年(1810),享年七十九歲。

屬蔡氏新倉下二房派支,第二十二世,生有五子。

DSC00438.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聚落中又發展出以宗祠為中心的甲頭有大厝甲、大宅甲、樓仔下、坑墘甲、東埔頂及埔仔頂。

瓊林聚落是金門早期傳統建築,宗族聚落的典型。

DSC00439.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440.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441.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443.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0444.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此類保存完整又龐大的傳統聚落,在重視文化資產保護的今天,

瓊林聚落可說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產。

DSC00442.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瓊林聚落內有兩座風獅爺,分別為最大與最小,村口立著雄偉的風獅爺,用以鎮風驅邪,

北風獅爺披風隨風飄搖,很是威風;

這裡還有獨一無二鑲在牆壁內的風獅爺。
DSC00999.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DSC01000.JPG - 瓊林聚落  傳統民居

造訪之時突然一陣急時雨 ,

迫使自己隔日再一次地走入這個美麗的聚落……..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