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1950-2016),港譯薩哈·哈帝,生於伊拉克巴格達,
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後來定居英國,於2004年成為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
在國際建築界享負盛名。
扎哈•哈迪德的建築設計風格有不少都帶有強烈的抽象感覺…….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出生於巴格達,在黎巴嫩就讀過數學系,
1972年進入倫敦的建築聯盟學院AA學習建築學,
1977年畢業獲得倫敦建築聯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碩士學位。
此後加入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與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亞•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執教
於AA建築學院,後來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執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1983年入選香港The Peak Club的設計競標方案,獲得廣泛讚譽。
此後,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杜塞爾多夫的藝術和媒體中心(1989)
和卡迪夫灣歌劇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的競圖中均獲得一等獎。
1979年自己開業,為倫敦伊頓廣場(Eaton Place)設計了一幢公寓。該作品於1982年獲建築設計金牌獎。
其他項目還包括為倫敦Bitar設計傢俱和室內裝飾(1985),在日本設計了幾幢大廈。
1990年,哈迪德還為格洛寧(Gronningen)的視頻藝術展設計展館,
1992年在紐約古金漢博物館設計了偉大的烏托邦展覽。
1993年,哈迪德推出成名作——德國萊茵河畔魏爾鎮的一座消防站。
在它的建築方案出臺、尚未實施之際,由於其充滿幻想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而名噪一時。
哈迪德通過營造建築物優雅、柔和的外表和保持建築物與地面若即若離的狀態,達到理想的效果。
哈迪德另一個比較有名的作品是她獨立設計的美國辛辛那提羅森塔爾現代藝術中心。
這幢8層高的建築像一個精巧的方盒一層一層搭建在玻璃底座上,被紐約時報譽為田園綠洲。
此外,法國斯特拉斯堡的一個停車場以及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滑雪場等也使哈迪德名揚四方。
哈迪德另一個獲獎的作品是台中的古根漢美術館。
評委認為她能夠大膽利用空間,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使作品與環境融為一體,成功展示了鄉村
生活的美妙,因此才把本年度的大獎授予她。
可惜該案後來胎死腹中…….
哈迪德的設計一向以大膽的造型出名,被稱為建築界的解構主義大師。
這一光環主要源於她獨特的創作方式。
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卻大膽運用空間和幾何結構,反映出都市建築繁複的特質。
不過哈迪德本人不認為自己是一位解構主義建築師。
只是想通過對傳統觀念的批判,進而對建築的本質進行重新定義,從而發展適合新時代的建築,
這才是哈迪德在建築中所要實現的本質目的。
2002年哈迪德設計了廣州大劇院 ,
2010年設計北京市朝陽區望京SOHO。
2008年設計20000人座位倫敦水上運動中心,此水運中心是為2012年夏季奧運場地之一。
2014年設計了南韓首爾市東大門設計廣場 ,
2015年淡水淡江大橋得標 ;
2017年設計阿聯 阿布達比 表演藝術中心Performing Arts Centre ,
2019年設計了日本東京新國立競技場 ,
她的設計才華也不僅止於建築,還包括了室內設計與產品設計,
1985年,扎哈•哈迪德曾為倫敦Bitar品牌,設計過家具與室內裝飾。
2016年3月31日,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一間醫院因心臟病逝世,
享年65歲。
62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