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寺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又稱「聖教寺」、「麒麟寺」、「聖友寺」,
阿拉伯文音譯為「艾蘇哈卜大寺」,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清真寺,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元、明多次重修擴建。
現存門樓、奉天壇、明善堂等建築。
門樓南向,高20米,寬6.6米,以輝綠岩和白花崗岩砌築。樓頂作宣禮台,俗稱「望月台」。
門樓北面的圍牆上嵌有明永樂五年(1407)的敕諭碑。
東側為祝聖亭,內有元、明重修清淨寺碑記兩通。西側為奉天壇,現僅存石構牆體及石柱。
明善堂位於奉天壇北側,始建於明隆慶元年(1567),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是中西合璧的禮拜堂。
清淨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塗門銜。寺內現存古阿拉伯文石碑,記載該寺始建於回曆400年,
即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元明兩代曾重修。
現存主要建築有大門、奉天壇、明善堂。大門高20米,寬4.5米,用青、白花崗石砌築,
分內、中、外三重,皆圓形穹頂尖拱門,頂部作平台,是伊斯蘭教徒望月決定齋月起離日期之處。
奉天壇僅存四面石牆,南壁外嵌有阿拉伯文《古蘭經》石刻。
據考證,清淨寺是仿造中世紀阿拉伯地區伊斯蘭教寺的形式而建的。
荷蘭人白參(MaxVan·Benchen)曾指出,該寺與開羅建於14世紀的哈桑蘇丹的瑪德拉薩寺(Mad·Vasah)、
巴爾古克蘇丹陵的法拉日(Fazadj)蘇丹堂相仿。
寺門北面牆中高處,鐫有兩塊列古阿拉伯文石刻,記述了該寺的來曆、起名和重修年代。
寺門內有一塊刻有《永樂上諭》的石刻,是明成祖頒發保護伊斯蘭教寺院的文告。
泉州在宋代是著名的海港城市,是宋對外進行貿易的主要港口之一,
當時的泉州聚集了許多中西亞的阿拉伯商人,清淨寺就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建的、
現存最古的、具有阿拉伯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清真寺…..
也見證了古泉州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