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946.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

洪姓移民下茄荖、草屯的過程是由西向東,即自彰化溯大肚溪南岸河谷而東入,共分四批。

第一批是乾隆初期由性值(毛蟹公)派下之二十世澀、清壇、 寬厚、宗光、石等人入墾下茄荖與石頭埔。

DSC05964.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

第二批是乾隆中期由茲蓉(勤朴公)派下之二十七世風、憲、育德、曉等人入墾新庄。按育德率仔登榜、必祥來臺,

開基 於當時的萬寶新庄,登榜、必祥兄弟並曾協助清廷平定林爽文之亂有功,但其三十世後裔洪璠、洪、洪益

則在戴潮春之亂時,抗清於北勢湳。

DSC05948.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

第三批是和蒼公派下 之二十七世照元渡臺,開基於彰化縣芬園鄉縣庄,其移臺年代較第二批移民為早,

可能與第一批移民約略同時

第四批是陽明派下之二十 七世墘、乾、秉正、禮、賢等人入墾頂茄荖。

DSC05957.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

位於下茄荖的這間洋樓以及旁邊的祠堂,分別名為玉美堂和崇星堂,

其中, 崇星堂由洪躼耳建於大正二年(1913),玉美堂則由洪躼耳及其次子洪調專建於昭和三年(1928),

耳(1873-1945)字思聰係屬於洪性植(毛蠏公)25世祖派下仁璲祖之32世孫,因經商(販賣和服、染布廠、

碾米廠)致富,與次子洪調專在洪氏宗祠-「崇星堂」 , 興建竣工後,昭和3年(1928年)年於宗祠旁又興建

西式洋樓宅邸,洋樓堂號「玉美堂」。

DSC05949.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DSC05950.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

據說此地為洪氏先祖洪性植(25世)發跡之處,

地方上稱「毛蟹穴」吉地,洪性植在死後也被稱為「毛蠏公」。

曾任茄荖媽助圳評議委員、保正與社口保甲聯合會會長、保健組合長、彰化郡米穀統制組合總代表,

並與地方人士共同創辦芬園公學校茄荖分校(茄荖國校前身)。

DSC05952.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DSC05953.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

身後育有八子,均為地方仕紳,其中次子洪調專(1905-1971)曾任芬園庄協議員、芬園庄產業組合組合長,

戰後擔任臺中縣(中部四縣市)參議員,第一至五屆鄉民代表暨第三屆鄉民代表會主席,芬園鄉公所秘書。

三子洪調滿曾任中廣台中廣播電台台長、芬園調解委員會主席;

五子洪調舜當選第一、二屆彰化縣縣議員。

而洪調專三子洪禎雄於1964年即司法官高考及格,聞名鄉里,為下茄荖一大盛事。

DSC05951.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

入墾草屯地方的洪姓先民,主要來自福建漳洲府漳浦縣車田下營,

皆出自第十七世洪元璋之長子永謙、五子三派之後裔。

其入墾地區,除烏溪南岸外,尚有今屬彰化縣芬園鄉下茄荖及臺中縣霧峰鄉六股、舊社、萬斗六等地。

當時洪姓移民草屯的過程乃屬分批進行,其後子孫繁衍,而有興建宗祠之舉。

DSC05956.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DSC05954.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

分別為道光十年(1830)敦樸派下陽明派建於頂茄荖之燉倫堂,道光十年(1830)和蒼派下建於番仔田之燉成堂,

道光廿六年(1846)志忠派下建於新庄之燉煌堂,以及大正十三年(1924)毛蟹派下建於下茄荖之崇星堂。

DSC05955.JPG - 草屯  下茄荖  洪氏宗祠  (崇星堂)

在下茄荖洪氏祠堂周圍,形成了一條市街,

至今仍有部分街屋保存。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