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560.JPG -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建於日治時期明治四十一年(1908), 歷史將近百年,

民國82年被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民國89年成立自來水博物館,對外開放。

開放參觀後,這棟充滿巴洛克風格的西洋古建築迅速受到遊客的矚目,成為婚紗攝影的 熱門取景點。

DSC01541.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42.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43.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99.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47.JPG - 自來水博物館

 

台北市最早的公共給水設施可追溯自光緒十一年(1885),台灣巡撫劉銘傳於台北城內 的開鑿深井取水,

以供應當時城內用水之需,但規模及範圍很小。

DSC01554.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55.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59.JPG - 自來水博物館

台北市現代化的自來水設施始於 日據初期。明治二十八年(1895),日本接管台灣,為改善台北的衛生條件,

即開始規劃自來水的供水系統。 第二年,聘雇英人威廉.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來台進行全台衛生工程

及台北市自來水工程的調查工作。

DSC01562.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63.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64.JPG - 自來水博物館

明治四十年(1907),總督府根據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建議,在公館觀音山山腳下的新店溪 畔設置取水口,

抽水至觀音山麓的淨水廠,每日可出水二萬噸。然後用抽水機將淨化後的水抽至山頂的 蓄水池,藉由重力流方式供應

台北市十二萬人口的用水。

DSC01556.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48.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49.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51.JPG - 自來水博物館

「台北水源地唧筒室」是當時放置抽水機的機房, 這個唧筒室一直使用至台灣光復後。

民國六十六年(1977),新店溪下游污染日益嚴重,於是取水口移至 上游的青潭堰,唧筒室才功成身退,

成為今日的「自來水博物館」。

DSC01557.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58.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50.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53.JPG - 自來水博物館

這棟唧筒室是由當時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的野村一郎 所設計。

野村一郎,也是「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今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設計者。

這兩棟建築都屬於當時盛行的「歷史式樣建築」風格,是野村一郎在台期間的 代表作品…….

DSC01561.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65.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76.JPG - 自來水博物館

略成內彎的弧形建築,正面一排愛歐尼克式(Ionic)廊柱,柱頭有羊角 渦卷的裝飾,精緻典雅而具有女性柔美的特質。

建築兩側微高起,採圓頂,有尖帽及山牆,裝飾繁複,展現巴洛克 的建築風格。

DSC01568.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69.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70.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72.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71.JPG - 自來水博物館

內部屋架為鋼骨構造,窗格以鐵件鑄造,後方整排外開式的綠色木窗櫺,

坐在充滿歷史痕跡的洗石階梯上,斑駁又帶點裂痕的列柱將景深拉得深又廣。

DSC01573.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74.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75.JPG - 自來水博物館

館藏設備有抽水機組設備、液體啟動器、清水抽水機配電盤、抽氣泵浦、水位指示器、水池水位計、

抽水機組設備、原水抽水機配電盤、配電變壓器…等設備,

DSC01598.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601.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600.JPG -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館內設有放映室,詳細解說自來水廠歷史背景,讓民眾能好好了解。

DSC01545.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46.JPG - 自來水博物館DSC01577.JPG - 自來水博物館

因為其歷史意義十分重要,更因為蘊含著豐富人文價值 ,

經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