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年後,王世傑率眾至竹塹社拓墾,雍正十一年,環植莿竹,始稱竹塹城。
此後閩籍人於沿海一帶拓墾,至竹北、新豐及香山一帶。
浸水聚落係康熙末年王世傑拓墾集團所創建,為南莊二十四個聚落之一,居民以楊姓族人為數最多。
聚落址在浸水里東部中央,地當客雅溪和三姓公溪二溪天然堤的後背溼地,地勢低窪,雨季時常積水,故名浸水。
香山地方之開墾似以擁正年間,泉州府安縣人吳忠信之入墾為最早。
乾隆年間有晉江人陳仁愿(乾隆二年),同安人鄭喜,南安人朱延生等閩人及永定人蘇綠進、蘇乾秀、蘇乾德,
惠州人蘇嘉七、蘇嘉清兄弟等客籍人來開墾。
浸水庄楊宅位於新竹市香山區浸水南街14號與16、18號及22、34號。
其中浸水南街14號與16、18號楊宅創建年代分別距今約七十多年前與九十年前;興建者皆為楊家來台第二代,
楊家祖先自福建來此開墾,一開始起源於浸水南街32號旁,其後生有四個小孩,
小孩長大後由旁擴展出去而形成聚落。
至第二代聘請台灣師傅興建此宅,現已發展七代。
浸水南街22、34號楊宅創建年代距今約八十年前,興建者為現任楊姓屋主的祖先。
浸水南街14號楊宅其建築正身則為「出 起」屋身作法,神明廳(祠堂所在)設置三關六扇門,屋內有許多細部裝飾,
包括護龍山牆山尖懸魚剪貼裝飾、書卷匾及屋架木雕裝飾等。
屋前緊鄰其他宗族房屋,屋後圍有刺竹。
浸水南街16、18號建築本身為「出 起」屋身作法,護龍山牆上裝飾山尖懸魚,屋脊上亦有剪黏裝飾。
其屋前有一水井,井設立期間早於此屋宅,後因垃圾場設在源頭附近,現已不使用。
浸水南街22、34號其建築立面山牆有烏踏線腳和山尖懸魚裝飾,
屋前原有土埆造大門圍牆,後因倒塌而改為磚造。其屋宅左後方加蓋磚造倉庫,屋宅高度較高,
因此隔有天花板以作為儲藏用。
按 : 楊良(1892-1966) ,先世由福建泉州晉水渡台,歷代業農。
光緒十八 年出生於新竹香山虎仔山,六歲時入漢文私塾,研讀四書五 經,文筆流暢。
十三歲喪父,家貧輟學,於是立志從商,初 寄居竹塹城內舅母家,孤身奮鬥。
由於貨殖才智卓越明敏, 十八歲時,獨資開設隆順商行,專營海產,漸次擴張及雜糧 、肥料等各種貿易,
持籌握算,刻苦耐勞,獲利頗豐,名聞 全省。
楊氏自1921年起,夙志解囊,襄助台灣議會之設置 運動。繼參加台灣文化協會,與林獻堂 、楊肇嘉等同列
為該會重要成員,擔任理事,堪為社會運動 之先驅。
1927 年,台灣民眾黨成立,當選為中央委員,次年 擔任經濟委員會委員,
1929 年,參加新竹街保甲選舉, 擊敗由李氏家族支持的舊保正,當選為第十保(北門地區) 保正。
1931 年,當選為新竹市信用組合監事,與黃旺成等組成改革派,爭取本島人士的權益。
楊氏在竹塹商界享譽甚久,1928 年新竹貿易商會改 組為新竹商工協會,成為第一個以台灣人為本位的團體,
楊 氏被選為理事,隨即被任命為促進大東信託會社設置支店的 五位實行委員之一,其才幹久為時人所肯定。
自四十一歲至 六十九歲間,相繼興辦製糖事業,創設龍潭、新南(南化鄉 )、新生(新竹東勢)、新高(埔里)等工廠,
經營新興商 行(台北),華南製藥公司(新竹)。
楊氏雖蓄積巨富,生 活勤儉樸實,自律甚嚴,對社會公益,莫不關懷、參與。1966年去世,享年七十五。
指虎仔山聚落址在虎山里東部,聚落原址鄰近客雅溪北岸。
虎仔山聚落係康熙末年王世傑拓墾集團所創建,為南莊二十四個聚落之一,
因聚落北側有一沙丘,岡阜平地凸起,狀似臥虎,故名虎仔山。
聚落居民與附近的浸水一樣 , 皆以楊姓族人為數最多 ;
其間應有宗親關係 ?
近來 , 古厝部分已拆除興建販厝 , 在新竹市區內 , 原本已不多見的古厝
更是一再凋零 ……..